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当“做父亲”成为一种事业

(2015-12-07 15:23:21)
标签:

转载

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1303/201303261003096788.html

                       当“做父亲”成为一种事业

                  ——读蔡笑晚先生《我的事业是父亲》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我想,浙江瑞安的蔡笑晚先生,就是当代的“窦燕山”。从1967年到2000年的30多年时间里,他将自己的6个子女培养成了5个博士和1个硕士。而且这些时代翘楚的“蔡家宝树”,多出自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无不让人赞叹称奇。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蔡笑晚先生不仅“教六子,名俱扬”,而且已经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孙辈们,并已初见成效。不仅将对孩子的教育作为一种职责,更将其视为一种崇高的事业。不仅以培育好自己的儿女孙辈为使命,而且将一种好的教育理念、方法的推广为己任,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家教秘笈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这是大手笔、大智慧,也是大觉悟、大境界。

  刚刚读完蔡笑晚先生的著作《我的事业是父亲》,在赞叹蔡先生多年耕耘结硕果的同时,也为他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他独到而坚毅的精英教育理念所打动。

  ——当其他的父母把三岁以内的幼儿期看成是无知的蒙昧阶段,让孩子最宝贵的智力开发期白白流逝过去时,我们却认为孺子可教,尽早地开始了早期教育。

  ——当其他父母把孩子托付给不懂教育的人或者进入不正规的幼儿班而让孩子染上许多不良习惯时,我们在策划怎么培养孩子早读。昔日有孟母三迁,传为千古佳话。我们为了孩子读书也曾搬家多次,实现了孩子早读的愿望。

  ——当其他父母发现孩子智力不俗,满足于各种比赛获得的优胜奖状时,我们却在策划如何利用优势,争取时间,让孩子进行跳级或读少年班。

  ——当其他父母发现孩子很优秀,拼命地给孩子到处宣扬、预支鲜花,徒然增加孩子心理压力时,我们却尽量让孩子不露锋芒,保持平静,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轻松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发展自己,而不必不断地向别人证实自己的优秀。

  ——当其他父母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的最后胜利而感到心满意足、松一口气时,我们正在鼓励孩子考上大学只是求学的真正开始,早早地准备考研究或出国留学。

  蔡笑晚先生的成功,让我们想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想到了孟母的择邻三迁,想到了老子的怀素抱朴,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韬光养晦,甚至于想到了方仲永的昙花一现,想到了中国现代学时制教育的种种缺憾。蔡先生是个思考者,也是一个实践者,是个大胆探索者,也是个身体力行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筑室路旁,十年不成。”在现代教育理论纵横、学术林立、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的大背景下,作为“成功父亲”的蔡笑晚先生所选择的是杜绝盲从,放弃兼听,整合各种优秀理论,提取各类优质元素为己所用。当然,这很难把握,正如中医用药一样,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验方,需要因人而异,拿捏好分寸。这需要操作者的定力与远见,摒弃与坚守,自信与担当。而作为6个孩子的父亲,在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时代,这种摒弃、这份担当将会变得异常沉重。

  蔡先生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知识储备与竞争精神,这一点与我的观点是非常相近的。正如笔者在拙作《与专家对白》(教育卷)中所多次提到的,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正面临着被阉割、被图解、被异化、被歪曲的危险。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的孩子正与生存发展所需要的那些素质渐行渐远。什么是素质,素质是人的长期发展、持续发展所应该具备的基础和能力。素质不会与我们片面追求的一些东西简单画等号。多才多艺不等于素质,课业减负不等于素质,外语演讲不等于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不等于素质。同样的道理,减轻书包重量不等于素质教育,特长训练、艺术培训不等于素质教育,电脑教学、科技体验不等于素质教育,野营拓展、旅游参观不等于素质教育,不排名次、不计分数也不等于素质教育。

  孩子是一张白纸,也是一株幼苗,简单意义的呵护、夸奖、奖励并无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在传统意义的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基础上,让孩子经受各种各样的仿真环境下的磨练。孩子需要接受挫折教育,以确保他们将来真正遇到困难时能够坚忍不拔、愈挫愈奋。孩子应该接受吃苦耐劳的教育,以确保他们能吃苦、能受累,能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孩子应该接受竞争教育,以确保他们将来能够适应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环境。孩子应该接受委屈教育,让他们知道世界上不光有和风细雨、温情脉脉,也会有狂风暴雨、炎凉世故,让他们明白自己不会一辈子都生活在别人的呵护中。

  孩子应该接受自强自立的教育,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关心自己、自己照顾自己,逐步适应一种无助手、无配角的生活。孩子应该接受群体生活教育,引导他们清醒认识到,人与人是需要相互交流沟通,需要相互团结协作的。孩子应该接受感恩关爱教育,引导他们明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只是一味地索取,同时更需要奉献、需要感恩、需要关爱他人。孩子应该接受诚实守信的教育,引导教育他们人无信不立,必须对自己守信、对他人守信、对社会守信。孩子应该接受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教育,让他们学会自重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自强而不自负,自信而不自用。引导他们要目标远大,但不能好高务远;要执著奋进,但不能过于偏执;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更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要有客观公正的评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孩子不会永远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们将来面对的环境不会是温室,更不会是实验室。适时引导他们熟悉将来的社会,能够逐渐适应将来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素质养成教育。

  笔者在《与专家对白》(教育卷)中也曾提到,目前我们的学制,小学、初中实行9年义务教育,高中3年,大学本科4年,正常情况下这已经是16年,如果加上读硕士3年、博士3年,那就是22年。一个孩子6岁上学,一步不省地读完这些课程,28岁了。可即便如此,有关政策仍然规定,中小学生不准留级、不准跳级,高二及更低年级的学生不准参加高考。而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依旧在主张延长学制以应对就业难等等。教育的关键是为了培育人才,所有与培养人才相矛盾的做法,都该为培养人才这个核心任务服务,并无条件地为其让路。在这一点上,笔者同样欣赏蔡笑晚先生为了让孩子早一点上学、能够跳级的那种艰辛选择与执著。

  《我的事业是父亲》给人的启示良多,需要我们去认真品读,认真体味。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父亲”,蔡笑晚先生是一个幸运的成功者。非常希望他的成功能给更多的年轻父母以更多更深刻的启迪。

  薄文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