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蔡笑晚
蔡笑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67
  • 关注人气:46,0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情不是压力是动力

(2012-03-21 12:01:51)
标签:

天赋人权

人最基本的尊严

文化

教育

亲情不是压力是动力

         蔡笑晚/文

亲情不是压力是动力

                        谨以此文献给

 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

    

    你用心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在追求

    民主,享有天赋人权的重要表现。

    父母引导好自己的孩子不仅是

    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利。误导学

    生走割断亲情的快乐之路,那将

    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是中华文明

    的叛徒。

 

几年前曾看过一篇文章:

“你们谁弹过钢琴?”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举起了手。

“有谁坚持下来了?”有一半人的手放下来了。

“有谁是自己真正喜欢弹的?”又有一半手落下了。

“那还要学它干吗?”

“为了让父母高兴。”

据说这类问答是在美国某名牌大学任教多年的中国老师对身边的中国学生所做的。从这类问题的调查中,令这位老师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在这样美国顶尖大学里的华裔学生,应该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比起同时代的美国学生,为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快乐?

这使我感到吃惊的不是华裔学生的问题,倒是对这样一类老师的评估方法和所作出的错误结论及由此引起的误导作用深感振惊。就是这类老师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快乐”定义。似乎脱离了父母的管教、独立自主的生活才是快乐的根本基础,美国大学生之所以快乐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我离开了家,未来的路就是我自己走的,父母是父母,我将是我自己”。如果中国的老师去把美国的垃圾拿来当宝贝,误导学生走割断亲情的快乐之路,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是中华文明的叛徒。首先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代代传承的,一代代发扬光大的,父母引导好自己的孩子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利。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女士,2006年在旧金山的共和俱乐部,发表了一场远播全球的非常著名的演讲。她在这次演讲中指出,天赋的人类权利无需你我强加于人,天赋人权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在每个人的心底。比如对教育好自己孩子的目标追求,无论你去问谁,他(她)的回答都会不约而同十分肯定的。这位曾经长期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型世界显要认为,目前,天赋人权和民主的含义,简单地讲,只用四条,便足以全部概括它的要义,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你“享有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权利”。换言之:你用心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在追求民主,享有天赋人权的重要表现。否则你将失去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尊严。

     如果,用心教育、引导孩子会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幸福,那未我们该如何去诠释赖斯的论点,赖斯是美国人,她尚且承认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天赋人权,所以那些认为“我离开了家,未来的路就是我自己走的,父母是父母,我将是我自己”。这种对父母不负责任的孩子是以剥夺父母的天赋人权来谋求自己的快乐,这种孩子即使在美国人看来也不是好孩子,他侵犯了父母的天赋人权。所以,这种论点在美国尚且是一种精神垃圾,难道可以作为崇尚孝道的中华文明的楷模么?让中国的孩子去学习么?

这位老师如果去做如下的调查

“你们谁学过中文?”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举起了手。

“有谁坚持下来了?”有一半人的手放下来了。

“有谁是自己真正喜欢学中文的?”又有一半手落下了。

“那还要学它干吗?”

“为了让父母高兴。”

这位堪称专家的老师会得出什么的结论呢?父母让孩子学中文是剥夺了孩子的独立自主、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吗?如果是,那么让孩子上学读书是否也是剥夺了孩子的独立自主、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吗?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现在的孩子难沟通,在我看来与这些自称专家的老师的误导不无关系,似乎家长的干预都是错的,似乎脱离了父母的管教、独立自主的生活才是快乐的根本基础,美国大学生之所以快乐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我离开了家,未来的路就是我自己走的,父母是父母,我将是我自己”。

当然,我并不是说独立自主不好,恰拾相反独立自主是父母教育、引导孩子的一顶重要内容。但绝对不是那种以脱离父母为乐的独立自主。

这类老师还提出一种令人发笑的论点:“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特别是在教育上付出很多,但是,这样付出的同时,也让孩子很小就承担了一个使命,未来要偿还的也很多”。 其实这类所谓的老师根本就不了解中国大多数父母的的感情,父母的亲情总是在需要的时候醉人肺腑,在被忽视的时候清淡如水。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却依旧纯洁无瑕,世界上所有的爱和情都指望回报,唯独父母的爱和情是不指望回报的。诚然,对于那些懂得孝道的孩子,如果把这份爱和情藏在心底,而且愿意去报答,那对他们自己来说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快乐,是他一生幸福的源泉,是人生事业的最大的动力,根本不会是一个包袱、一种负担。

美国的父母其实也是挺关心孩子教育的,并不是那些人想象的让孩子顺其自然,他们关心孩子的程度绝对不比中国的父母差,中国很少有孩子不上学在家由父母教,而美国至少每年有100多万的孩子不上学,在家里学习,由父母亲自教,因为望子成龙心切,他们不信任学校教学质量,父母亲自给孩子上课。据报导,在全美国,家庭学校学生总数有120多万。家庭学校的父母一方或双方负责编写教案,并给孩子上全套课程。美国在家上学孩子的增多,一是公立学校教育质量连年下降,导致一些家长对学校不信任。这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在学校所获无几,浪费时间精力,还不如亲自对孩子进行教育。二是美国学校校园垃圾文化泛滥,酗酒、吸毒、变态及暴力事件在许多条件不好的学校时有发生。家长担心,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当然,拥挤嘈杂的课堂、枯燥无味的课程,也使美国孩子对学习感到厌烦。不能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使在校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也是导致在家上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说明美国父母比中国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干预更大,望子成龙的心更切,绝不是那些误导者所说的顺其自然。

其实,这类误导不只是一些教师,还有一些高层次科学家也凑数。有一位知名学者说自己小时候父母从来不给压力,其实他是在信口开河,他忘记了他父母从小对他的引导和设计,带领他走出最初的愚昧,使他一步步走向科学的高峰。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他自己在5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他还说压力会带来相反的影响,他认识的一位美国数学家,60多岁时写了一本回忆录,对其父亲小时候给予的压仍然不想饶恕,这对他的一生都带来阴影,并使他在人格上有很大的缺陷。

且不说这位数学家的人格缺陷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对父亲的做法耿耿于怀究竟包含了怎么样的恩恩怨怨,就算是父亲的压力造成的,那也还不错,父亲的压力造就了一个数学家。况且这位学者只知道一位数学家对其父母在小时候给予的压力的反感,却忘记了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及当今社会千千万万成功人士对其父母在小时候给予的严格教育的感激。另外,这位诺奖得主也不知道天下有多少聪明的孩子因为父母没有给于严格的管教,没有给于一定的压力,让他放任自流还美其名曰“顺其自然”,结果毁灭了一个个天才,甚至造就了一个个罪犯。


附:两只乌龟在田边头对头一动不动,这时一个专家问旁边的老农,这两只乌龟在干什么?老农说:“它们在比耐力,谁先动谁就输了。”专家指着一只龟壳上有甲骨文 的乌龟说:“据我多年研究,这只乌龟已死五千多年了。”这时另一只乌龟伸出头来说:“草!死了也不说一声,害得老子在这里干等。”一句话刚刚说完,那只有 甲骨文图案的乌龟大笑把头伸出来说:“你输了吧,专家的话你也听信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