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来教训他----让孩子从小立志并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2009-09-14 08:58:37)
标签:

从小立志

树立人生目标

去奋斗

去追求

去成就一番事

     老子来教训他
                    蔡笑晚/文
老子来教训他----让孩子从小立志并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让孩子从小立志并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人生
      目标,去奋斗、去追求、去成就一番事业。
      在奋斗和追求中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才会有一步步向目标靠近的喜悦。如果以快
      乐和幸福为目标,那么人生永远不会有真正
      的快乐和幸福。      
 
     
被奉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老子道德经,经王蒙先生的一番解读,似乎更走近现实生活、更走近读者。前段时间的一些经历使我亲身体验了老子的智慧,王先生在他的《老子的帮助》一书的最后一页有一段话,其含意中有二点特别值得一提:
   1、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自知之明恰恰是最可爱最难得的知。而最可怕可厌可笑的是明明无知却自以为什么都知道,强不知以为知,是一种愚蠢更是一种成事不足坏事有余的罪过。
   
2、自己无能,偏偏做有能状、做教训旁人状,那就是最可恶的了。
    用抽象一些的语言来说,甚恶以无为
有,欺世盗名,害人害己。
   
     现在有些冒牌专家犯的就是这个病,既不懂教育又不是好父亲,对教育明明无知却自以为什么都知道,强不知以为知,自己无能,偏偏做有能状、做教训旁人状,欺世盗名,误导天下,害人害己。对这些人我们只能让老子来教训他,或用老子的另一个智慧对之: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虽然本文以此为题,以上一段话却只是题外话。本文要说的是:做父母的究竟要不要让孩子从小立志?要不要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在cctv1《我们》节目中,主持人王利芬女士问刘海敏第二个问题说:要不要给子女设定培养目标?

刘海敏回答说:我读了蔡老师的书后感触很深,蔡老师在儿女教育上面获得非常大的成功,首先在于他有一个非常清楚的目标,要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对于这个问题上,其实我想很多家庭可能和我一样,没有什么清楚的目标。

接下来王利芬女士问我:蔡老师,他多次提到您,您给他的建议。我知道您的几个孩子都是励志教育很好的,

我回答说:励志教育是分两步的,因为像他孩子这么小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小的时候的励志教育,其实是家长怎么样想办法开拓他的胸襟,提升他的气概。也就是说编织一个童年的梦。至于具体怎么走,那要等以后一步一步走上去才会明确起来。

还没有等我说出如何让孩子立志、如何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就引来了两位专家的疯狂的反对,而且总是打断我的话,使我无法说明我的观点。

    其中一位说:我认为这个是有点问题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性,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未来,我们凭什么可以决定他的未来?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孩子要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应该是成为一个幸福的、欢乐的、健康的、善良的人,这是我们教育最伟大、最崇高的目标,而不是成为博士,成为十几岁就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这对我们的孩子是一种毁灭性的教育。(首先我很奇怪为什么非得把成功的人与快乐的人、人格完备的人,心态善良的人对立起来呢?难道成功的人就不快乐吗?成功的人就人格不完备吗?成功的人心态就不善良吗?这里冒牌的“专家”们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把两个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伪装了因果关系偷换了论题,企图以此莸得观众的支持。)至于说成为什么,你想想,你是搞互联网创业的,这种互联网引来了多少动漫的、视频的、设计的这种活儿?如果他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硕士学位,甚至没有本科学位,(这位专家满口胡言,否定了现代化社会中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请问新东方都在干什么)他进入互联网成为一个创业者,难道就不是成功吗?就不是幸福吗?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最要确立的价值观。

    另一位专家说:我们做父母的没有任何权利去决定,甚至于操纵孩子的未来。所以我们不管再早,再晚去设定他的目标,我认为这个是有风险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部分就是说,我们绝对绝对一定不要让我儿子要变成科学家,让我儿子要变成画家,我认为我们在误导我们的孩子。

    看来“道不同不相与谋,各从其志”的先哲名言现在用得上了,但是我考虑到我早在2004年在中央一套夕阳红节目后对天下父母所作的承诺:为了感谢朋友们的相知和信任,我决定把对来生的许诺提前到有生之年。在未来的岁月中,我将把自己的经验和精力奉献给那些渴望成才的孩子们,特别是那些穷苦的孩子们

    所以,我觉得面对天下父母必须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正视听,我说:

       假如说这位先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话,他在误导孩子,也就是误导了我们中国的教育。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国家需要一大批能够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岗的杰出优秀的人才,并不是那些你说开心快乐就好的时代(而且这位先生把立志教育跟幸福、快乐对立起来是一种偷换论题的奸滑手段,企图以此来了获得观众的支持)。”

     我还说:“这个立志的概念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看过《居里夫人的传记》,她培养她女儿的时候,就是很小的时候希望她长大当一个科学家。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的立志,其实是开拓他的胸襟气概,使得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有一个人生的方向,有一个目标,使他能够从追求这个目标当中得到幸福,得到快乐。”

      主持人王利芬女士最后把我的观点肯定下来说:蔡先生说的实际上是让他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而不是让他做职业的选择,希望孩子能够成才,这都是天下所有的父母共同心愿。这个肯定不用讨论。

     我非常感谢主持人王利芬女士说出了天下所有父母共同心愿。

     

     下面请大家看一篇文章,说明立志和人生目标设定的重要。

                 

                 为生活设定目标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  “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  “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

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之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

也许,我们曾不满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苇笛)

    

     孩子还小,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让孩子从小立志并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去奋斗、去追求、去成就一番事业。在奋斗和追求中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才会有一步步向目标靠近的喜悦。如果以快乐和幸福为目标,那么人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望子成龙的父母应该这样做,穷苦的家庭更应该这样做,千万不要听那些冒牌专家的误导,他们高高在上,他们的孩子不管怎样都会有出路,当厨师可以开大酒店,跳街舞可以成巨星,因为他们有钱,有钱可使鬼推磨。而我们的孩子则不然,当年如果不立志、不奋斗,则永远走不出社会的最底层,走不出那个贫民穴。正因为从小立志,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去奋斗、去追求,才成就了今日的一番事业,有了今日的辉煌。这是我们刻骨铭心的体会啊!我再一次奉献给天下的父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