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自己的智慧去探索未来的路径

(2009-08-15 08:28:19)
标签:

早教

不是洪水猛兽

鳄鱼是被罩住的

独木桥

杂谈

   以自己的智慧

 去探索未来的路径

           蔡笑晚/文

 我们必须时刻把握着既定的航向,

  让好风送我们上云天;否则对于

  一个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不管来自

 方的风都不是好风,而且迟早

  会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有个故事说:一个智者,有一天他把一群人带到黑暗的房间里,要求他们走过那里的一座独木桥。大家都成功照办了,然后智者把灯点上,大家发现独木桥下面原来是一个水潭,水潭里有很多鳄鱼。再让大家走独木桥时,大家就战战兢兢,再也走不过去了。其实那些鳄鱼是被铁丝网罩住的,它们不可能真的伤人。它本来并不妨碍人们走过独木桥,真正起妨碍作用的,是人们对它的恐惧。现在就是有很多人在夸张鳄鱼的危险,而没有说明鳄鱼是可以用铁丝网罩住的,弄得人心惶惶,谁也不敢走了。

因此,在茫茫的人生大海里我们无法追随别人的行踪,而只能以自己的智慧去探索未来的路径,创造自己的辉煌。对于跟随而来的伙伴我们不能牵手而行,因为独木桥是单行道,他必须大胆地独立而行,而且要有不回头的决心和气魄。我们需要永远记住的是:我们必须时刻把握着既定的航向,让好风送我们上云天;否则对于一个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不管来自何方的风都不是好风,而且迟早会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指出,人脑一旦发育成熟,那些没有来得及开发的神经元就很难充分利用,因此要想挖掘大脑的潜力,只有在出生后到大脑发育成熟前的发育旺盛期进行早期教育。

大脑功能开发的典型表现,便是形成记忆敏感,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形成,越大就越困难。因为,这时大脑已被一些无用的东西挤占充满,即使是新鲜事物也被排斥在外。因此,儿时形成的良好优质的记忆敏感对人的一生有绝对的重要作用,只有深刻的优质记忆敏感才会有伟大的创造力,所有杰出人物都有这种良好的优质记忆敏感。人脑有一种与所有动物都不同的机能,那就是学习的机能——即智本能。智本能的发展只有一个短暂的过程。良好的早期教育使智本能达到较高的层次。智本能的发育也有敏感期,一旦错过了敏感期,也就无异于将其阉割。

由于错过了早期教育,使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天才的儿童发展成一个庸人。大部分人都认为孩子还小,来日方长,浪费一段时间不要紧,只要以后好好教育同样会成才。因此无意间错过了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的智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阉割。许多人的前程就是在这种麻痹大意里被父母的双手葬送的。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科学的结论,也是我们亲身实践的经验。

天才既不是遗传的,也不是单靠勤奋所致,而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结果。早期教育让先天遗传基因更加充分地发掘出来,也使后天勤奋更加有效。人们错误地忽视了早期教育,大量的天才就在这种疏忽中荒芜凋零。现在很难找出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来教孩子,孩子从小因不能接触到第一流的人物和思维方式,一切都从最末流的开始。

如果有适当的条件,多数的儿童几乎都是可以挖掘出巨大潜力而成为“超常”儿童的,而这些适当条件就是早期教育。智力超常事实上都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结果。根据中科大少年班的有关资料分析及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所谓“超常儿童”与一般儿童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前者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后者没有。

由于犹太家庭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所有的犹太天才都是神童出身。

对于一个孩子的大脑,可以拟出一个功能发育时间表,我当时把这个现象称之为“学时”,犹如农民种地的农时,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孩子身上有一个先天生物钟,它指示着教育机会上正在流逝不返的时间,而现在大部分父母都在看着这个时间白白地流逝过去,而没有抓住这一去不返的教育良机,然后去感叹别人的奇迹。

早期教育不仅是智力教育,而是智力、意志、品德和气概四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证人生幸福的教育。为了孩子成才,也为了孩子有幸福的人生,必须要尽一切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的早期教育抓好,千万不要错过孩子智力开发的黄金期。

以上罗列的几点既是早教理论的要点,也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大概。但是诚如人们所感叹的,我们所走过的路是无法重复的,是一般人所不走,也不敢走的,对于我们来说地上真的没有路,当我们走过了地上仍然没有路。

早教不是洪水猛兽,那些鳄鱼是被铁丝网罩住的,它们不可能真的伤人。它本来并不妨碍人们走过独木桥,真正起妨碍作用的,是人们对它的恐惧。现在就是有很多“专家”在夸张鳄鱼的危险,而没有说明鳄鱼是可以用铁丝网罩住的,弄得人心惶惶,谁也不敢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