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一)
(2009-07-18 09:33:06)
标签:
早教行为习惯 |
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
英国伟大的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在
《论习惯和教育》一文中说:习惯是人生的
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是
在幼年时就开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
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
种从早年就开始的习惯。
在坏习惯形成之前把好习惯教给他
我们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除了语言教育、数学思维训练等智力教育之外,特别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孩子小的时侯,心灵一片空白,行为习惯没有固定模式,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我在我编写的《家教三字经》里已经写到:
人之初,无善恶。
教以善,则成善。
所以,我们在孩子的早期教育和童年、少年阶段特别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巩固,在坏习惯染上之前把好习惯教给他,否则等坏习惯染上之后,再去纠正他就很难了。现在很多家长的烦恼就是因为忽视了早期的好习惯培养而让孩子染上了坏习惯,结果弄得很难纠正,甚至无法纠正,出现种种问题困扰家庭。
有人说培养一种习惯需要21天时间,但是,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实在无法苟同。因为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在人类的先天遗传里就有动物的一些本能,人类的天资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有贪图享乐和逃避生活上痛苦的天赋欲望”(赫胥黎语)。在我看来好习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而且还要长期自律才能保持,因为,好习惯是需要通过自我克制才得以形成,只有经过不断的诱导、启发、磨练才慢慢地巩固下来,最后成为一种行为模式;而坏习惯是无须任何努力就能形成,也许用不了21天就会形成,甚至一次偶然的经历就有可能成为终身恶习。
在《我的事业是父亲》一书中,我已给提到一些关于习惯的培养问题,因为这段时间很多家长都问到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问题,所以我这里把这方面的经验系统地介绍一下。因为,行为习惯和品格修养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很难区分哪一项属于习惯,哪一项属于品格修养,所以下面所介绍的是两者的综合。
(1)诚实守信用的习惯:诚实守信用是人的一项很重要的素质,但是,这种素质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你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用的人,必须让孩子从小养成不说谎的习惯。因为诚实守信用作为一个人的素质是从小不说谎的习惯演化过来的。
为了培养孩子不说谎,我们所要做的有下列几点:
第一、家长首先不能说谎、特别不能欺骗孩子,承诺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如果父母自己总是在欺骗孩子,为了临时的急事给孩子承诺了许多东西,但总是没有兑现,这就会在孩子的心灵慢慢地种下了不守信用的种子,造成了说谎的习惯。
第二、孩子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很差,只要是实话实说,就不能给于严厉惩罚,相反,要给于特别的关怀,给于温柔的开导和教训,使他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这样既能保持他的自信,又能培养他的诚实习惯。如果你总是进行严厉惩罚,孩子就会用说谎来逃避责任,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诚实的习惯。
第三、孩子承诺父母的事一定要让他能兑现,也就是说:不能给孩子过高的具体要求,不能让孩子承诺无法兑现的事。否则孩子总是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久而久之就对自己的承诺不负责任,慢慢地养成了不守信用的习惯。
第四、从小让孩子养成“一诺千金”的习惯,孩子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他兑现,孩子如果无法兑现时,父母必须帮助他兑现,即使是不正确的事也尽量给于妥善解决,决不能粗暴地让他失去信用。然后再教育孩子不能轻易承诺别人的事。
第五、从小让孩子养成借人家东西一定要按时归还的习惯,不管所借的东西价值高或低,都要好好爱护,并及时归还,绝不能拖延不还,如有损坏要主动赔偿。除非不得己,决不轻易向人借钱,如果借了钱更要严格按时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