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地狱
蔡笑晚/文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义,也让我感概万千。这则寓言我是从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约翰的信中获知的。
这则寓言说: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
他整天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他没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
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
“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其实这里就是地狱。
洛克菲勒说了这则寓言之后接着告诫儿子说:“约翰,这则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诉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这真不幸!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这并非我运气好,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却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
天堂与地狱都由自己建造。约翰,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痛苦,人生就是地狱。”
孩子在童年、少年阶段还没有成年人所谓的工作,他们的真正的工作是读书、学习、长知识。如果能使他视读书、学习、长知识为一种乐趣,那么他就是生活在天堂上。如果他视读书、学习、长知识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那么他就是生活在地狱中。
孩子还小,没有能力独立的作出选择,作为父母应该给于正确的引导,孩子童年的天堂与地狱都是父母给建造的。千万不要因自已的不负责,却以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为借口”把孩子引向人生的地狱。
学习成绩只是孩子学习的副产品,学好你该学的知识,出色完成你的学业,优秀的成绩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学习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眼前成绩,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那些胸有大志的人拼命读书、学习,决不是只为了长知识,使他们学习热情得以持续下去的东西要比只知长知识的欲望更为高尚——他们是在从事一项将来奉献社会的伟大的创造性事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