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挡不住的诱惑

(2008-11-20 20:18:24)
标签:

早教

神童

天才

中华文明

奇迹

冒险

教育

     挡不住的诱惑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早已

       蕴藏了辉煌的早期教育传统

              蔡笑晚/文

        在那段生存问题大于发展问题的苦难

        岁月里,如果不是心灵深处的强烈欲

        望,是不可能在别人的说教下去策划

        几十年后才能见成效的工作。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早已蕴藏了辉

        煌的早期教育传统,并且哺育出无数

        的神童和超级天才,因此无须任何外

        来的经典说教已足以使一个追赶时间

        的苦难心灵产生一种早教成才的欲望。

 

我们曾想到,智力的早期开发可能是三种后果:

第一种可能结果是:早期教育不仅使孩子的智力在时间上提早开发,而且有利于孩子智力的更好发展,也就是有利于大脑功能的更好的开发利用;

第二种可能结果是:早期教育仅仅是智力提早开发,对大脑功能发展利用并无实质好处,只是时间提早而已;

第三种可能结果是:早期教育虽然表面上提早了智力的开发,但是实质上是打乱了大脑的正常发育,因此实际上是拔苗助长的做法,得不偿失。

对于早教的三种可能结果,我们都认真的作了分析。如果是第一种结果,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我们不是大脑发育的专家,不可能获取有关这方面的数据,当时我们也找不到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因此我们也并不指望这种最佳结果。至于第三种结果,我们认为良好的早期教育打乱大脑的正常发育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诚然,我们无法完全排除第三种结果的出现。但是,我们深知任何一种伟大的追求,都不可能是毫无风险的,人类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勇敢的失败者的尸骨铺成的。作为追求奇迹的人,我一生都在冒险,从来把风险置之度外。在看了大量的神童传说、名人自传有关书藉之后,虽然陷入矛盾之中,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打过滚的人,我在处事方面总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孩子出生之后,我们坚定地选择了早教。

我们当时认为第二种结果是可以指望的,也就是说良好的早期教育至少可以提早孩子的智力发育时间,从而为孩子争取到宝贵的黄金岁月。这种结果非常符合我们当时“追赶时间”的心态,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去追回自己因生不逢时而失去的年华。正是这种心态,促使我们坚定地选择了“早教”。(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为了争取时间的“早教”想法,正好符合现代早教理论和有关大脑发育的最新科研成果。于是我们的孩子不仅因为早教而争得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且也因为早教而使大脑功能获得了更好的开发,后者可能比前者更有价值)。

所以说句实话,我们早教原则的确立完全是出于我们自己争取时间的迫切要求,决不是任何一本书,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来鼓舞我们去这样做。在那段生存问题大于发展问题的苦难岁月里,如果不是出于心灵深处的一种强烈欲望,是不可能在别人的说教下去策划几十年后才能见效的工作。

当时,根本没有早期教育类的书籍,我们没有那份幸运,未能拜读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欠一的大作《早期教育和天才》;也未能领略诸如井深大的《从0岁开始教育》之类的好书。有幸的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早已蕴藏了辉煌的早期教育传统,并且哺育出无数的神童和超级天才,因此无须任何外来经典说教,已足以使一个追赶时间的苦难心灵产生了一种早教成才的欲望,另外在我看来,早教的真正要点在于“早”和“教”,而且持之以恒,至于用什么方法要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

    李白五岁诵六甲;王勃六岁善词章;李泌七岁能棋赋;祖莹八岁能咏诗成章;王维九岁知属词;扬炯十一岁举神童;甘罗十二岁做承相;白居易十六岁名杨天下……这些“国产”的神童,对于我们当时的处境来说,才确确实实是挡不住的诱惑。人家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我在我的家教三字经早教篇里总结了我的早教理念:

             

           教子道,贵在早。  空白纸,画得好。      

           一岁养,快快长。  二岁教,大必孝。

           三至四,学前期。  教算术,学识字。

           五上学,不可迟。  习教化,习礼仪。

           六独立,学自理。  三看大,七看老。

           幼一年,值十年。  勿延晚,宁超前。

           一日计,在于晨。  一年计,在于春。

           一生计,在于童。  误童年,误一生。

           世间事,皆可待。  儿教育,万勿等。

           天才者,神童始。  神童者,早教致。

           早开发,早发现。  早培养,要远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