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实习日记之一:讲故事

(2007-06-16 23:00:04)
标签:

幼儿园

幼儿教育

讲故事

分类: 教师手记/TeachersDiary

2007年3月,我在一个幼儿园实习,这是当时的一些日记片断。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06年7月,我参加了银川孙瑞雪教育机构的蒙特梭利幼儿教师培训;同年8月,开始接受为期三年的全人教育幼儿教师培训。

 

这两种教育体系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二者对儿童的洞悉,让人叹服。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颠覆了我的儿童观,引领我开始探索儿童世界的秘密;全人教育体系更新了我的世界观,帮助我在更广阔的生命背景下理解童年之秘。

 

前者使教师学会怀着爱和谦卑,仰视儿童,为他们提供成长需要的一切;后者激发教师内在的爱的能量和生命力,以此引导儿童,帮助儿童成为他们自己。

 

两种教育都非常强调教师的精神准备。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

 

我们每个成人身上,都存在着各式各样为我们所忽视的人格缺陷,这些成为妨碍我们与儿童建立和谐关系的内心障碍。我们需要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并习得改善之道——这是成为一个教师所必须完成的内心准备。

 

全人教育的创始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一个觉醒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来说,她的灵魂深处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现在对这个孩子所做的一切,将影响到他整个成年的过程。

 

“通过何种教育方法和教学原则使儿童能掌握各种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内心建立起来的深深的责任感、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我们生活的方式。”

 

 

中午一点,孩子们还在午睡。我坐在刚刚布置好的故事区,准备下午故事时间要讲的故事。

 

一张铺着淡粉色桌布的小桌靠窗而立,桌上的花瓶中,几枝或金黄或浅紫的花在春日的阳光中盛放。一张松木小椅摆在桌旁。

 

感谢老师们帮我布置了这个很有风格的故事区。等一会儿孩子们醒来,用过点心,我将带领他们一起围坐在这个宁静温馨的教室一角,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这间幼儿园用全新的方式为孩子们讲故事。

 

全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体、心灵和智力和谐发展的孩子。与当代主流教育越来越偏重幼儿的智力发展不同,在幼儿阶段,全人教育更加关注儿童身体和心灵的发展。

全人教育的创始人指出:童话是灵魂的粮食,因为它们拥有人类灵魂最深处的源泉。

 

所以,幼儿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视为孩子们讲故事。

 

在全人教育幼儿园,孩子们是听老师讲故事,而不是看故事(图书/电视)。听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可以自由想像故事的图景;那些被动看着图画或电视画面的孩子,实际上失去了想象的自由。而想象,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每天听故事的孩子,会充满着创造的想象力。

 


讲故事的方式十分郑重。

 

首先布置一个美丽安静的空间,老师坐在故事桌旁,孩子们围坐在老师周围。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只是复述故事,而需调动自己全部的专注,首先自己进入所讲故事的世界,脑海中要出现故事中的图景,才能把孩子也带入其中,让孩子和你一起,在那个故事中旅行。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好像我们走进电影院,所有的灯熄灭,我们跟随电影里的人或喜或悲,当灯光再次亮起来的时候,我们已获得极大的内心满足和愉悦。电影院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那个想象的世界。

 

用这样的方式讲故事,当孩子们听故事的时候,就不仅仅是用头脑理解故事情节。由于他们完全进入了故事的世界,他们敞开的身体和心灵将充分感受和吸收故事中丰富的内涵:小兔子欢快的蹦跳、花朵的颤动、那些喜悦、惊奇、探险,甚至是老师说某个词的声音带来的感觉……

 

在相对独立、宁静的空间中,所有这些感觉都不会被打扰。它们停留在那里,直到慢慢进入孩子的内心深处。

 

在全人教育幼儿园,一个故事可以每天重复讲,甚至可以讲一个月。那些经典故事中的养分,将充分地滋养孩子的心灵。

 

在这样的滋养下成长的孩子,与仅仅从智力层面看故事的孩子相比(后面我详细解释),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热情与兴趣,会有明显的差别。

 

 

下午的点心时间快结束了,大部分孩子都吃完了点心,自由地在楼下活动着,暂时还没有一个孩子进入专注玩耍状态——这正是我需要的、开始一个集体活动的最佳时机。

 

老师上楼来,迅速帮助我把孩子们的小椅子在故事区放好。小椅子们呈半圆形围绕着故事桌,这种封闭的形态将带给孩子们安全感,帮助他们以放松的心态进入故事。

 

一切准备就绪,我现在需要邀请孩子们上楼。

 

 

我端坐在小椅子上,双手轻轻放在膝盖上,轻柔地唱起《茉莉花》。

 

我起的调子较高,尽量用一种柔和、流动如水的节奏来唱。铿锵的节奏并不适合年幼的孩子。那些热烈欢快的歌曲可以刺激孩子表现出外在的亢奋;平淡自然的声音和流动的旋律则能够带来安详和宁静。这样的音乐,能引发孩子内心的东西。

 

事先我已经跟老师商量好,她们不会吆喝孩子们说“上课了上课了”或者“上楼喽,七七老师讲故事喽”。她们的任务是在看到孩子被我的歌声吸引了之后,用手势引导他们上楼来。

 

我专注地唱着,心无旁骛,只是默默体会着歌词和旋律中那份安宁和纯净。

 

全人教育对教师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身心合一。“孩子是一个感觉体”,他们能够敏感地觉察到你的状态。

 

“如果你的内在对你所做的事情充满强烈的爱和自信,那么,这种爱和自信会通过你的外在自然散发出来,你的姿态会充满生命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并受到吸引。”培训课上,澳大利亚老师thahn的这段话曾经给我深深的触动,此时,它们再次带给我力量。


很快,我听到了孩子们上楼的脚步声。

 

两颗小小的脑袋从楼梯口冒出来,是天天和龙龙。他们看着我,看着变了样的故事区,眼睛里满是惊奇和欢喜。

 

接着,一个,两个,孩子们陆续循着歌声而来,在老师们手势的指引下,一一就座。他们睁大眼睛,有的还微微张着小嘴,带着同样惊奇和欢喜的表情,专注地望着我。

 

我微笑着继续唱歌,温柔地注视着他们,内心被爱充满。

 

忽然,两岁七个月的天天举起两只小手,手心相对。我以为他要拍手,但他只是那样举着,眼睛盯着我的嘴巴,自己的嘴巴也不自觉地一张一合,偶尔左手会去靠近一下右手。

 

旁边三岁半的美美似乎受到感染,也不自觉地抬起双手,还慢慢站了起来。然后她就一直保持那样的姿势站着,若有所思地望着我。

 

我暗暗惊奇于这两个孩子的动作。

 

这是一种完全自发的状态。是幼儿真正在自我意志的指引下作出的自己的动作。

由此你可以看到,那些只要一唱歌,就带领年幼的孩子跟着节奏响亮地拍手的成人,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孩子的意志还没有展现出来,就被成人的意志淹没了。可惜的是,在很多亲子中心和幼儿园,这样的场面司空见惯。时间长了,在这些场所,你很难看到一个孩子的原生状态。

 

 


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帮助孩子为自己行动、自己作决定、自己思考,这是为心灵服务的艺术”。

 

“孩子真正心灵的展现,深深震撼了他们的老师,引领老师进入另一个境界和层次,她达到了,并感到快乐”;“……透过孩子获得更大的精神快乐,对她(老师)来说,这就是天堂!”

 

一种奇妙的感觉升上来:此刻的我向孩子们全部敞开了,我所有的身体语言都在告诉孩子们我的内心所想:宝贝,我爱你们,请——和我一起开始。

 

看到所有的孩子都坐好了。我停下来。开始讲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