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自:一日一诗:我们妥妥的守望相助/我们静静的同病相怜|郭力家:秋风为沧江所破歌
(2023-07-21 19:47:47)分类: 诗歌 |
秋风为沧江所破歌
作者:郭力家(一)
这一座秋天
沉默的大多数
青山绿水
稳稳的拿捏住了
祖国的心情
天高兄弟远
路遥姐妹亲
我们妥妥的守望相助
我们静静的同病相怜
从东北到云山
我们只能比比划划的
用最后的晚餐
然后一脸懵逼的
貌似胜过活神仙
(二)
秋风阵阵吹进窗
新闻旧梦
让你的手脚越来越凉
说明人生到了关键时刻
急需火急火燎的油煎馅饼
几滴酱油几滴醋
然后一口一抬头
从舌尖上一步一步缓解
人类一败涂地的大是大非
保持眼睛有温度地打量生活
是一个汉语诗意人员
起码的绅士本分
面朝秋变
冷暖有度
点评我想谈谈诗人郭力家《秋风为沧江所破歌》的隐逸书写。今天的诗坛泥沙俱下,很多创作者都想落实“新”诗的合法建构,但最终难逃语言和思想的宿命。即使一直处于语言先锋地位的郭力家,虽然他的诗歌处处都在试图解放直觉,但也难免留下破坏的痕迹。“是福不是火,是火躲不过”“好自为梦”,这样的化用在郭力家的诗歌中比比皆是,应该承认的是这种做法解放了词语本身,也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但他也只能在汉语规则下大胆的写着自己的“当代实验诗”。从80年代的《特种兵》到如今的《秋风为沧江所破歌》,可以看到他一直在保持自己的个性书写,包括反语法,平民化的写作策略。但我们也应该从中体悟到诗人的精神向度直逼现世,已经完成了由硬汉式的特种兵到充满悲悯意识的隐士的角色嬗变。审视郭诗中潜藏的悲悯和担当,探究当代隐士是如何戴着镣铐在一首诗中实现隐逸抒怀,保持个人直觉、人格独立和悲悯情怀,对于当下的诗歌创作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郭力家将来自汉语悲欣人间的压力转化于诗意当中,他并没有“施虐”,也没有“自虐”,反而将所有直觉下诞生的语言全部以诗的形式来纾解种种生命困境。“我们妥妥的守望相助/我们静静的同病相怜/从东北到云山/我们只能比比划划的/用最后的晚餐/然后一脸懵逼的/貌似胜过活神仙”,在窘境来临之时,我们可以从诗句中看到一些群像特征,他们守望相助,同病相怜,这是一种有温度的书写,诗人仿佛要婉约抒情,但他立即以带有喜剧色彩的词汇,“比比划划的”“一脸懵逼的”,来撞击读者的心灵,这种出其不意的诗歌写作策略,往往能化解心灵的困境,解脱烦恼,获得胜利者的喜悦。以诗性为核心的精神胜利,才是诗意人生的本质。(李文杰)
郭力家:祖籍湖南湘潭,1959年生于长春吉林大学,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2019年退休于时代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岗上,解甲归诗。诗歌《特种兵》1985发表后获《关东文学》优秀作品奖;诗歌《远东女子》《远东男子》入选《共和国五十年作品选》;诗歌《再度孤独》《探监》《中国胃》《准现实主义》陆续发表在《诗刊》和《作家》等杂志上;诗歌《远东女子》获1989年《作家》优秀作品奖 ;1986年参加(诗歌报)诗歌大展;1987年参加《诗刊》社第7届全国青春诗会;2017年荣获南京大学诗歌研究中心“中国第三代诗人代表人物奖”。公开出版个人诗集《天真美如诗》,《郭力家诗选》,《东北美如诗》等。
李文杰:90后,东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方向研究生。作品散见于《长白诗世界》《流派》《江南诗》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