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邹恒甫: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007年2月14日星期三
(记住七声对仗押韵三元要)
身著狂生韵,
胸悠云雨山。
十五命偶中,
求学逢卅年。
蔼智文史林,
经世济民渊。
目览中西际,
心崇形上田。
知海不计亩,
识域又隔间。
刚见堂奥檐,
倏忽后生前。
年年梦乡村,
岁岁醒尘烟。
犬马声色中,
钱权学问颠。
儒士宦商杂,
庠序桃李闲。
期货市朝里,
岂能归陶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附录:再谈新新古典诗词的要领:
有感于陈寅恪先生认定对对子乃清华大学中文入学考试(即测试学生掌握中国文字)之最重点,愚振兴中华诗词之新新古典唱腔以七声,对仗和押韵为三元要. 愚坚信平仄五声已被近世音乐歌曲电影相声斧灭. 至今愚的千首新新古典诗词已遍布于神州大地,其响应者还待愚奋臂猛呼至云霄:救我中国诗词三千年于宦海钱洋性潮之中.有通识之才俊众依愚法者实乃文化洪流自然之必然所使然矣.
更有要点:(1)陶渊明和鲍照之诗的风格看来更有潜力可挖掘;(2)李白杜甫等人的”咎仄呗(绝)五律(绝)之类,完全忽视了他们更多的楚词乐府古风等丰富多彩的全貌.我强烈建议年轻一代把李杜全集先看一遍,然后再看误导众生的唐诗三百首.我为选诗词的所谓欣赏家们感到遗憾:他们自己的诗词写得糟糕,而同时用所谓堂堂正正的,完全过时了的,连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发音的韵律韵味把他人约束住---当然这些选诗的人只能让我反感!(3)大家看一下陈寅恪和钱钟书的诗,它们按王国维所言的意境何在?几乎没有!但我(们)为什么喜爱他们的部分诗作?很简单:因为他们把自己生命中的怨愤(许多是用典的形式)发泄出来了.这就是钱钟书在日本演讲`诗可以怨'的主旨.他们毕竟不能用白话和白话文言文来直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感叹啊!他们好苦呀!今天的中国人是不是还一样?我不能讲了.只有你开始写诗词时,你们会感觉到`最是文人不自由.'那么,`诗可以群'吗? 诗不可以群吗? 请大家来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