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没到,李连杰和“武极”先来了!在某顶级运动品牌的支持下,“武极”的首秀很热闹:模特投入,观者捧场,媒体凑趣,厂商开心,一种“身心平衡”的全新健身方式就此诞生。你得承认,曾经的“少林小子”如今练达世故,奥运,武术,平衡,和谐,亚健康,激发潜能,全民健身,一大堆的新名词玩得驾轻就熟。
“武极”是什么并不重要,它可以是现代版的五禽戏,配乐的太极拳,武术版的瑜珈、或是动作版的健美操;“武极”有没有用也不重要,散散步,踢踢腿,都能健身,玩一套“武极”想来也没什么不好。身为奥运武术形象大使,李连杰玩起概念来,也是毫不含糊,风、火、水、土的机理充满道家的玄学意味,“武极”很传统、很中国,最重要的是,它并不难练,一堂标准的“武极”训练课只要50分钟。真正的问题是受众,虽然“让中国人走出水泥丛林”的口号很诱人,但“武极”的对象其实很具体,就是有钱没时间的白领。
在连篇累牍的新闻稿里,一个重要信息巧妙得隐藏着:到2009年“武极”全面推广时,它不但要占领全国各地的健身房,还瞄准了白领的荷包,在大谈“和谐运动”时,李连杰和他的伙伴也遮遮掩掩的提到:“武极”系列产品将于2009年面市。
“武极”的推广经典的可以列为MBA的教材了,与奥运、武术、健身都能扯上一点关系的“武极”来得正是时候,刚好赶上媒体躁动的真空期,赚足了眼球,又避开了奥运的媒体大战。“武极”的推广延迟到2009年,显然是精心设计的,不但赶上了奥运之后的健身热潮,合作伙伴的新产品也正好上市,市场效应达到了最大化。
我们不愿也没法揣测这项商业运作中的利益分配,“贩卖产品”不如“贩卖生活”,“武极”与那个品牌“生活营销”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不那么奇怪了。也许明年的某一天,“武极”会成为健身房的新宠,但请记住,这与全民健身不沾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