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长篇小说连载--《我的北方》7

(2010-01-14 23:16:08)
标签:

东北

黑龙江

农场生活

知青生活

藏书

原创

文化

分类: 我的北方

喜爱这部小说的朋友,欢迎在线阅读连载我的北方

上卷童年北方

6.从古典迁跃到现代

 

如果说姥爷是带我进入文字殿堂大千世界的第一人,那么我的大舅,是真正让我对文字产生热爱,进而转化成书呆子责无旁贷的“功臣”啦。

舅舅是家里最早的现代“文化人”。俺姥爷的说法,家里唯一一个男丁,赶上好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进了学堂,再进大学校。把舅舅培养成了当时少有的高学历文化人,也不过是个专科生。工作多年后在三分场勤勉得力,管理有方,被推任做了场长。

舅舅喜爱西方文学和现代文学。毕竟是新式人物。老是嘲笑姥爷死抱着旧书不放,还不肯看新书。当时农场上,居住着很多来自全国各省各地的知青支边,带来很多读书的新鲜风气。在七十年代初,有些陆续迁回了原籍,有些则留了下来。命运的翻云覆雨手,让人们不觉时已忘记了或重新定义了所谓的归属。北方空旷寂寞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愁绪,让书籍成了最好的慰藉。通过各种渠道带来的藏书,手抄本在人们之间悄然流转着,逐渐也有很多辗转到了舅舅家里,在前些年私下手抄本禁书,家里藏的最多。我开始读“大书”之后,很庆幸那时读书的风气已渐渐开放,获得的渠道也多了些,家中藏书更甚,甚至在场部上海知青那里看到过期的海外版时代周刊,当时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西方世界,简直是另简直是另一个宇宙啦。三分场在由舅舅管理后,倡导的开明的读书风气,场部甚至还开设了小型的图书阅览室。我最早开始接触现代文学,是始于舅舅家里常年订阅的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正统文学风格集成大家之作的《收获》、《花城》、《钟山》等。最早有印象的现代作家是王安忆的《小保姆》。西方的《红与黑》、《红字》、大仲马、莎翁等陆续往脑子里填着。

 

正统孩子的文学训练,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接触,我可是全乱的反的,幼时字还认不全时看古书;小学刚认识几年字儿时开始开《收获》这些大杂志。后来妈妈心疼我,怕我脑子看坏了,给我订了《儿童文学》来看,总是不耐烦里面的文字内容浅显直白。后来妈妈开始在培训师专学英语,也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啦,家里也订阅了《外国文学》。七十年代,第一次接触梵高的向日葵。印象派。无以名状的美和伤。姥爷和舅舅也开始了长时期地争执,姥爷总认为我不应该过早接触这些个所谓的现代小说,古书根子还没打扎实呢就想跑。那可不成。读小学后渐渐被西方小说和现代文学吸引,慢慢窝在舅舅屋子里多了,姥爷一喊二喊叫不应,还很伤他老人家心。可那时候贪哪,只管往里面填囫囵吞枣,也练就了一目十行的速度。至今,仍养成不管多厚砖头一本小说,一通宵阅毕的习惯。那时文革刚过不久,《收获》、《花城》里很是流行了一阵子哀伤文学,虚无文化。脑子里满调调的忧伤论调不知往哪搁,吃饭冷不丁冒两句酸词儿,把舅舅吓一跳,说我还没看完呢,臭丫头就整完啦?姥爷就旁边儿摇头叹道,今不今,古不古哇。臭凌子,晚上给我背好李清照再睡。

 

回忆起舅舅和姥爷所住的宅院。三进三出,中间很长的廊。并排最左头的大厢房是舅舅的正屋,最右边儿的是姥爷姥姥的大屋。中间隔着五六个小屋子,是我的若干表哥表姐的屋子。厢廊正中的走道,有左右两房供应的灶火,炊房。那些散落书香的庭院时光。窝在小屋里彻夜啃书的痴狂年月。都曾在那些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厢房里发生过。

 

人生的机缘,无意中,可以进入无数的通道,在每个通道口张望着,一旦入迷进入,便不由自主身不由己。我庆幸,我的长辈们的仁厚慈爱,引领我走入一个我至今喜爱的世界。并没给我任何限制,给与我无限的自由探寻着,前行着,喜悦着,享受着。想象现在的很多孩子,课业繁重,私下时间课外训练有如此诸多占用了全部,他们是“被学习被训练“的一代。对照我的前尘往事,理应幸福感念。

 

谢谢,那些《花城》、》《收获》伴我度过的青葱年月,谢谢,我最敬爱的大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