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宝宝克服怕黑的状况
(2009-02-04 06:59:27)
标签:
如何帮助宝宝克服怕黑状况育儿 |
分类: 健康成长 |
一些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其特别害怕的事物,半岁至两岁的宝宝害怕陌生人,怕与父母分离;3-5岁的宝宝害怕黑暗、独处、狗及想象中的怪物等;6-12岁则担心闪电、蛇、昆虫、医生等。盈盈也没有例外,最近总是显示出一些怕黑的情况。比如:睡觉前不但要求开夜灯,而且总是嚷着要爸爸打开大的日光灯;晚上外出时一到黑的地段就不再自己走,要求盈爸抱着......。
早在盈盈一岁多的时候,盈爸就已经在培养盈盈习惯黑暗的环境了,经常带着盈盈拿着手电筒在夏夜捉虫子,那时的盈盈也没有表现出怕黑的情况。而长大一些的盈盈便显出轻度的怕黑,盈爸分析主要是这一时期宝宝泛灵心理存在。也就是说,两三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这是宝宝常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即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的东西,而且年龄越小越明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与布娃娃等玩具进行“再见”、“不哭”等对话。他们在晚上或者黑暗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象大老虎、小老鼠就藏在黑暗的地方,即便爸爸妈妈开灯让他们看到四周没有这些东西,宝宝依旧会认为有可怕的东西藏在黑暗的角落里。同时,有的宝宝对黑暗的恐惧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无法分辨现实与梦幻的困惑。所有的故事对他们来讲都是真的,每天看到或听到的事都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感官,尤其对危险更为敏感。比如,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人吓唬孩子说“再不听话老虎要来把你吃了”或是“狼外婆要来抓小孩了”,往往很有效果。但这样做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会造成孩子在晚上害怕黑暗,依恋大人的保护。此外,现代家庭电视里持续不断的一些恐怖内容也是造成宝宝怕黑的原因。宝宝在不知不觉看了恐怖、暴力的内容后,恐怖血腥的场景会在眼前挥之不去,“吓”得自己睡不着。
爸爸妈妈们可要注意,帮助宝宝克服怕黑情况时,要努力避免将黑暗与宝宝产生不愉快的体验紧紧联系在一起。如宝宝犯了错误,就把宝宝单独关在黑房间中以示惩罚,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要将黑暗与孩子快乐的情绪密切联系在一起。在黑屋子中讲一些快乐的故事和做游戏,如捉迷藏、找玩具等等。也可以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房间内,然后带着宝宝冲进房间找玩具,等宝宝玩到高兴处,可以提议关上灯玩。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要先和宝宝一起跑进房间,下一次则让宝宝跑在前面,自己则跟在宝宝身后,逐步足部地让宝宝一个人进去。宝宝沉浸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就会渐渐忘记对黑暗的恐惧。此外,爸爸妈妈们可以试着引导宝宝说出怕黑的具体原因,并告诉宝宝怕黑在小的时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种情况慢慢就会改变的。因为黑暗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黑其实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开灯以后房间内并没有什么变化。还要教会宝宝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方法,如开灯、使用手电筒等等。
尽管正常的怕黑是不会影响宝宝心理发育的,但是过分的怕黑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恐惧症,影响宝宝以后的学习、交往和人格的良性发展。为人父母的我们,要从小帮助宝宝培养在黑暗中的信心,增强其安全感,促进宝宝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