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东白 ——民戴如天 政廉如洗的循吏
(2017-07-16 15:45:07)
标签:
历史历史人文文化翰生 |
分类: 九、潜江历史名人传 |
《潜江历史名人传》之四十六(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发行)
欧阳东白是明太仆寺少卿欧阳东凤的堂兄。他们都是潜江(今杨市办事处十号湖村)欧阳家族人,其父名叫欧阳模,号桂轩,母亲许氏。他们生有三子,长子欧阳东岱,以选贡身份,授荆州府儒学训导;次子欧阳东儒,任卫镇抚;老三是欧阳东白。
欧阳东白,字纯之,号参宇。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第二年春赴京参加殿试没中。嗣后,他终止了读书应考生涯,以举人的身份先授清河(今襄阳县)教谕,没过多久改补任江夏县(今武汉市江夏区)教谕。康熙《潜江县志•卷十五•人物志》(以下简称《县志》)载:欧阳东白“函丈讲论,虽剧不辍。一时名贤贺公逢圣,熊公廷弼,皆出其门”。这记述的是他在江夏任教谕时,以其广博的知识,精深的理论教育门生,无论寒冬酷暑从来不叫累,也从不停滞不前,被天下士人和当地民众广为传诵。他的学生贺逢圣(即贺文忠)、熊廷弼(即熊襄愍)都成了明朝著名的循吏良臣,前者是明崇祯年间的礼部尚书,后者是明万历年间的兵部尚书。
欧阳东白教书育人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对学生怜才好善,不啻己出,既能因材施教,又能因人施教。兵部尚书熊廷弼少年时“肮脏任气”,玩世不恭,欧阳东白经常对他耐心训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正色箴言曰:“子为诸生,不可使人不知有子;子服官,不可使人知有子”。从甘鹏云先生所著《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中的《欧阳先生教术》一文得知,三十年后,当欧阳东白逝世时,熊廷弼、贺文忠分别为他送来了“墓表”和“墓志铭”。墓表即墓葬碑,是放在地面墓头的;墓志铭是刻好字后与棺椁一同埋在地下的。我在市博物馆见到过出土的明朝时期墓志铭,八十厘米见方的正方形石碑两块,一块刻死者姓名、籍贯、官爵等,一块刻铭文。
熊廷弼在“墓表”中说:“先生以丙寅(注:应当是庚寅年,即万历十八年1590年。因为万历帝在位四十八年,没有丙寅年)署教余邑时,贺子逢圣、胡子之宁、汪子之彦、葛子大同、吕子时焕皆在馆下,而余方宅礼,亦谬以文字见器重”,“靡不质任其自然,以合于古人之真率和厚”,“循循善诱中,双严切有如此”。由此,他教过的以上学生除葛大同在乡试中举人外,其他熊、贺、胡、汪、吕等几位都考中了进士,其中贺逢圣殿试时夺得第二名(即榜眼)。一时,“门弟子畏其神,服其教”,天下人都称他“因才而笃,诚正而教”,是天下之名师。贺逢圣在“墓志铭”中写道:“一日偶教逢圣:‘凡名下断无虚士,只最难在有以自下’”“今去之已三十三年,追忆上下师生之际,爱以德,教以正”“先生生平大致忠信纯笃,不负君父,不负家邦,脚踏实地。虽司马文诚一之感,不能加毫末于此也”。
从摘录上述当朝两位重臣、名宦的“表”“铭”,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施德育人的感激之情,世人对欧阳东白任教谕时的称道之意。
欧阳东白因在江夏教谕岗位上成绩卓著,万历二十七年(1599)升迁宜山知县。宜山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明朝属广东,居广西中部偏北,多山,平原占总面积不到十分之一,是壮、瑶、苗、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居集地区。现代人看这里山清水秀,原生态自然风光优美,是刘三姐的故乡,还是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但十六世纪,这地方的荒蛮、偏僻、闭塞、落后是可想而知的。《县志》载:“宜山于粤最僻,蛮烟毒雾之区”;《旧闻》载:“宜山在西粤,号为荒僻,民瑶杂处,故称难治”。
欧阳东白到任后,即告示于民:“不以操切从事,不误毙一命于杖下”。并实施“与民休息,一用宽和为理”治理之策。他乘坐竹轿一台,巡视全县后,发现当地老百姓只会在陡峭的山地上种水稻,山高坡陡,稻田引水灌溉十分艰难,很大程度只能靠天收。于是,他时常深入田头、山间,告诉老百姓,哪儿适合种小麦,哪儿适应种黄豆,哪儿应当栽果树、林木,并亲自为百姓引进种子,教授栽植技术,使当地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民众大得实惠,“迄今赖知”。一年,宜山遭遇大旱,他与民一同引水抗旱的同时,还亲自“斋沐步祷”,于是,“士女皆欢呼载道,谓:匪我侯,吾侪(chái,同辈)几无噍(jiào,同嚼)类矣!”
每当忙完公务后,欧阳东白总忘不了教书育人起家之业,时常亲临县儒学,为诸生传道授业,讲经论古,使宜山重教尚文者愈来愈多,士风学风世变日新。因其治政有方,颇得民心,朝廷要他同时任相邻荔波(今贵州荔波县)县的知县。一人同时执掌两县,这在明朝的确不多见,说明他的确爱民如子,治政能力特别强。欧阳东白任宜山兼掌荔波县令四年,教导农耕,宽徭薄敛,清正廉洁,其政声远扬,士民交口称赞。此时,他的堂弟欧阳东凤正在平乐(辖今广西平乐、荔浦、蒙山、昭平、钟山等九县市,衙署在平乐)任知府,两兄弟都政绩卓著,时下,粤人美称“大小欧阳”。官评欧阳东白:“民戴如天,政廉如洗”。桂林知府的司理(辅佐知府掌管狱讼的官员。相当于现今的法院院长)连行部得知他的事迹之后,赠他俪语,其中有“四年清白有天知”之句。这“有天知”,既是对欧阳东白的高度赞扬,也真让“天子”万历皇帝知道了。于是皇上发来嘉奖“诰敕”,对他进行表彰。我从《旧闻》中找到了《欧阳东白诰敕》一文,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朕忧劳天下,每念小民饥寒辛苦而泽不能给,冤抑沉痛而情不能达,故慎简仁慈通敏之吏,使之字之,而褒嘉因以及焉。庶几贤者乐事劝功,勉力以为治耳!尔广西宜山知县欧阳东白,温心粹品,博识宏才,以知新温故而为士师,以学道爱人而为民宰。邈然宜山之远,看昔日治之难,而尔能口喣手靡,扶养小弱,削去烦苛。会绩来闻,朕心嘉悦。业擢尔住守德庆,而仍授尔阶云云……
同时,还对欧阳东白已逝的父母诰敕封赠。其父欧阳模敕封“文林郎”,其母封赠“孺人”(这是明清时期对七品文官已逝父母统一的封阶)。一位七品知县,能得到皇上如此嘉奖,说明他忠君爱民,政绩的确突出。
(由于字数过多,发不出去。未完,见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