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历史名人传》序
(2016-02-06 19:58:24)
标签:
文化潜江历史名人传历史人文 |
分类: 九、潜江历史名人传 |
写在前面:
50多万字的《潜江历史名人传》2016年1月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三年之久的心血之作。编辑、文友和已阅览过此书的朋友均认为此书对承史继学,资政育人,忆住开来,弘扬国学,崇尚先贤,提升潜江知名度,添补正能量等均有较高价值,表现我又做了一件奉献潜江人民的实事好事。如此说来我受之有愧,我只是站在潜人的肩膀上向上作了一点攀登。
本书在写作出版过程中,万分感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剑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明刚等,他们对此选题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很多支持,秦尊文、刘明刚还作序入书。感谢对潜江文史及人文研究较多、较深的罗仲全、毛道海、马荣华等先生,他们前期的研究成果使我在写作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九十高寿的罗仲全先生,不仅将他收集到的一些墓志铭(手抄稿)及墓碑拓片送给了我,还多次陪我对部分名人墓葬地等进行踏考;毛道海先生曾戴着呼氧机对我的选题、书名等进行指导,并无私地将其收集到和所著的相关书籍供我参考,本书中不少人物传记参考和借用了先生所著《潜江风情录》中的部分成果,后来先生在语言交流吃力的情况下,多次用微信与我进行写作交流;马荣华先生旅居美国,也十分关注这些人物的写作,2015年9月,他审阅了我传送的电子版初稿后,修改了一百五十多处,其中很多错漏是我自己怎么也难以发现的。潜江市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张军、副主任朱道昌多次陪同我进行调研采访。潜江市林业局总工杨金德是潜江文史研究的发烧友,他毫不保留地将其收集到的一些典籍(电子版)、史料送给了我。潜江市档案局的关贤安科长,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些地方史志方面的书籍和部分研究成果,还多次在市档案局(馆)帮忙查找史料,为我写作提供了很多帮助,尤其是我的送审稿出来后,她认真审定,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见,我基本上是照单采纳。潜江市作家协会主席黄明山审稿后并作跋以资鼓励。潜江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徐中兵、市档案局(馆)局长庞大美等都为此书写作出版提供了很多帮助。写作过程中还参考了很多作者的作品,文中没能一一署名,在此再次一并深表感谢!
从今天开始,《潜江历史名人传》将在我博客中陆续刊发。此书涉及人物众多,跨越时空两千多年,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其中错漏难免,祈望能以本真宽容之心帮忙斧正,以便再版时完善,切忌无限上纲、横刀立马予以捧杀。拜托了!
家荣兄是学者型领导。早年从事政策研究等文案工作,后当过乡镇党委书记、副市长。他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廉洁律己的作风,我历来都很推崇。尤其是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作品不断见诸报刊和结集出版,令我十分佩服。
转岗后,家荣兄挤出时间致力于潜江文史研究,尤其是定位于潜江的历史名人研究,这需要相当大的定力和相当深厚的功底。我想这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不图名利、排除杂念钻故纸堆的心理准备;凝神聚力、咬文嚼字的严谨治学态度;甘于寂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家荣兄都做到了,出版了这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大部头,委实可敬、可喜、可贺!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来人杰地灵,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不少清官廉吏、名宦乡贤、志士良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史料浩瀚零星,不少人几乎被岁月掩埋。如在潜江平暴安民的东汉开国将军马援(陕西兴平人),明朝刚毅果敢、敢于担当的知县朱熙洽(江苏昆山人),至今都被盱眙人民翘指称赞的清朝泗州知州莫之翰(潜江人),血战台儿庄、远征印缅的抗日名将周开成(潜江人)等等,如果没有家荣兄的认真挖掘,有可能会被淹没和淡忘。
潜江自古就有崇文重教、尊仕好儒、耻于奢靡的人文环境和淳朴诚信、笃实厚德、憨直宽容的良好民风,甚至直接影响到官风。既造就了一批批在外为官的潜江人守本分、勤为民、重名节、励操守的口碑,也使许多外籍入潜为官者宦绩卓越,载誉史册。这种环境和风尚通过这部大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形成了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精神植被滋蔓于荆楚大地。
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重视国学和传承潜江人文文化的角度,这部书的确起到了承前启后、补缺拾遗、鉴往昭来的作用。家荣兄提倡在信息化时代,也要用礼敬之情对待我们的先祖,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虔诚之心审视这些历史名人,尽览历史名人之精髓,拯救道德之疾患,端正人生之态度。
我不是历史专家,只能说稍有历史爱好。但我觉得一个城市或一件事物有厚重的历史作支撑,就立刻光芒四射,给未来增添了绚丽的亮色。历史有多长,未来有多远。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名人为镜明事理。我愿将这部佳作推介给热爱潜江和喜好文史研究的读者,让大家在品读这部作品中,更加深刻地了解潜江,让文化名市之光更加灿烂夺目!
谨此为读书感言,难以为序。
(秦尊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