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叔敖——潜江籍的千古良相

(2013-09-02 20:00:50)
标签:

文化

历史人文

潜江名宦乡贤徵

翰生

分类: 九、潜江历史名人传

        孙叔敖

      ——潜江籍的千古良相

            《潜江历史名人传》之一

    注:原创之文,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或刊用。

                           郑家荣/文


   孙叔敖,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相,或称丞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大兴水利,清正廉洁,政绩赫然,称之为千古良相、循吏。楚庄王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以及到后来的战国时期,楚国强盛得能与秦国抗衡,可以说孙叔敖功不可没。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将其列为第一位。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孙叔敖“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合和,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贾子》还记载:孙叔敖少年时,知有人遇见了长着两个头的蛇而避之(因时俗认为遇到此蛇必死),孙叔敖却想,要死只我一人,再不能让旁人看见了,于是他奋不顾身斩杀了这条蛇埋入山丘,其品德为世人赞佩。孙叔敖除了在荆州一带组织治水兴农之外,还到期思雩娄(今河南固始雩娄灌区)治水,并主持修建芍陂(今安徽寿县安丰塘)等地水利工程,这些对改善农业条件,增强楚国经济实力发挥了巨大作用。公元前597年,他辅佐楚庄王与晋国大战于邲(今河南郑州东),鼓动楚军“一鼓作气”大败晋军,从而使中原的霸主地位转向楚国。为此,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他都坚辞不受。为官多年,家中没有一点积蓄,临终时连口棺材也都没有。《史记.滑稽列传》还记载:“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其廉政德行可见一斑。

   孙叔敖究竟是何地人及墓葬何处至今众说纷纭。百度网“百科名片”是这样表述的:“孙叔敖(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名敖,字孙叔,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县)人,出生于楚国郢都(今湖北荆门市)”。

   乾隆《荆门州志》(2007年中国文史出版社),“乡献”篇是这样记载:“蒍贾,孙叔敖之父,生于州先峰白土地,为楚工正(工正,掌管百官工艺的官吏)”。“孙叔敖,名饶,蒍贾子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三月为相,施教导民,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在“古迹”篇又载:“先峰,在州南一百六十里,周平王东迁,孙叔敖先人自绵(绵,古地名,今山西介休县东南的介子山一带)来居此,世为楚大夫。楚庄王九年,闻孙叔敖,举于北海,由令尹为相。后子孙世居先峰,人遂指为孙家山,不复称先峰矣”。其中“楚相孙叔敖碑”又写到:“楚相孙叔敖父蒍贾,世居先峰白土里,土人呼其为‘孙家山’,旧居在海子湖边。孟子云:‘孙叔敖举于海’或谓此也。今旧址犹存。则叔敖实荆乡之献也,爰采期斯文而入”。

   清乾隆十五年荆门知州舒成龙所主编的《荆门州志》多处写到孙叔敖,笔者认为其中明确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说明孙叔敖是荆门先峰白土里人,且世居此地;二是他出生在先峰白土里,这里是其父子的故里;三是因孙叔敖的名气,后来先峰白土里就叫“孙家山”了。

从乾隆《荆门州志》地域图上我们清楚地看到现在潜江市的积玉口镇、浩口镇、熊口镇(部分地带),当时均属荆门州所辖。1956年春,原属荆门县治的古城、凤姣、宝湾、新坛、积玉、荆河等六个小乡划归潜江治,合并为一个大乡,称之为新农乡。而“州南一百六十里”、“先峰白土里”正在早期合并的新农乡之中,即今潜江市积玉镇借粮湖边的宝湾村一带。

   我在研读了《荆门州志》等史书后,于2013710日,在积玉镇文化站长王明凯、地方志专家杨明星、布衣乡土文化人李祖灿等人的陪同下,再次踏访了积玉口镇借粮湖畔的“先峰白土里”。我们一行先登上了现宝湾村二组所在地的“孙家冢”。李祖灿站在冢头介绍到:这个现在占地约300平方米,高出地面1 米多的冢子,是孙家冢古墓群中的一个最大的冢子。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这里是一片坟墓,当时“农业学大塞”进行土地平整时用推土机将绝大多数墓地推平了。王明凯介绍到:19845月全国文物普查时,荆州行署和潜江县(当时潜江还是县,并属荆州辖)一批文物专家将其定为古楚墓之一。当时积玉口镇境内被确认的楚墓还有新潭村的青冢山、长湖边的楚王墓、凤姣村的楚墓冢、楚家洼的楚墓群等有四五处。此处最为引人注目是后来潜江博物馆的时任副馆长薛永传等文物专家确认这就是孙叔敖的墓,并由荆州博物馆每年付酬金150元,交由宝湾二组的褚洪林进行看护。

    我扫视了一下,座落在一片丘陵地带高岭上的孙家冢,西北面紧连借粮湖的野猪湖,地势低落开阔,湖与湖、与襄河(汉江)、郢城(荆州)相连的有一条古河连通,东南面是高耸的一陇良田,这还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78岁的褚仁衡等人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地方过去就叫“孙家山”,村子下面出一种白色的做坛坛罐罐的陶土,过去人们也把我们这里叫“白土里”。

   至于有人说:“孙叔敖举于北海”,也没错。我从《中国地名大辞典》查考到,“北海,春秋时指今渤海;后因时而异,初为北方远僻地域的泛称;秦汉以后,凡塞北大泽往往被称为北海”,即大泽、大湖都可泛称海或称北海。如北京有北海公园,内蒙古也有北海等。还有,孙叔敖的父亲蒍贾“旧居在海子湖边”,而借粮湖依“大泽”之意即为海,古时候就称海子湖。由此,我确信这里就是《荆门州志》等史书上所说的“先峰白土里”,这里就是孙叔敖父子的出生、生长之地。也就是说被誉为中国古时第一贤能之丞相孙叔敖就是潜江人。现存的孙家冢就应该是孙叔敖的墓。

   孙叔敖籍贯及墓葬多处之说,我认为都有其道理,不过有的只是孙叔敖移居之地,有的地方是其工作过的地方;其墓地有的是孙叔敖的衣冠冢,有的是后来敬仰者垒土立碑而已。如河南固始县因有孙叔敖的宦迹,东汉就立碑并建有孙叔敖祠。其碑文第一句写到:“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本县人也”。据史料记载,孙叔敖任楚国相国后,曾在今固始境内治过水,有“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之说,而“期思”即今固始一带。也有史料记载,孙叔敖因其父获罪受累,在未成年未入相前,曾随父举迁期思。同时,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孙叔敖去世后,其长子曾被楚庄王“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我查《中国历史大辞典》,对“寝丘”是这样记载的:“寝丘即今安徽临泉县。庄王封孙叔敖于此”。而临泉与现河南固始、沈丘相邻,古时都属楚国之地。也有史书上说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江陵人”。这些说法也都要有其道理。因为现在的荆门、潜江的积玉口镇“先峰白土里”古时曾属江陵所辖。

   孙叔敖的墓《皇览》一书说:“在南郡江陵故城中白土里”,或曰:“去故楚都郢城北二十里所”,或曰:“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我近期再次查有关史志,孙叔敖之墓仅在古楚国就有四五处之说。《沙市志略》载:“便河西岸一大阜也,一名敖玉冢”。乾隆二十二年,荆宜施道来鸣谦在此处立“楚令孙叔敖墓”碑而确认,这充其量是个衣冠冢而已。《江陵县志》、《安陆府志》、《续编竟陵县志》等多处都有孙叔敖墓及凭吊的诗文,笔者认为这些仅仅是一些文人墨客及官宦对孙叔敖的敬仰之情。

   说了一大圈,以一隅之见,笔者认为千古良相孙叔敖是潜江积玉口人,其墓就在现在积玉口镇的宝湾村二组的孙家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