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照时间的心灵之光 ——郑家荣作品读后感
(2012-10-14 21:12:42)
标签:
杂谈书评专家对郑家荣作品评论 |
烛照时间的心灵之光
——郑家荣《憨墨集》读后
□黄明山
郑家荣的文集《憨墨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他的第五本书。没想到有这么快。一个多月前,他打来电话,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一下。一看到他桌上放的一本厚厚的校对稿,封皮上书有古拙遒劲的“憨墨集”三个大字,我立马就认出来了,“哦,刘永泽的字”。郑家荣一笑:“你怎么知道?”“书法家的字,我看过一些。”我相信我的直觉,他也点头称是。他要我对《憨墨集》封面上的几句话参考参考。我琢磨了一番,于是有了现在的“编辑手记”——“这是一位副市长从政八年的全景写真,这是一幕官场职场生涯的深度呈现,这是一个行政工作者的经验之谈,这是一部人生感悟的结晶之作。”
全书洋洋洒洒40万字,通读之后,感触良多。从现实的意义上说,作为一个行政工作者,能够在工作的间隙,作如此繁复如此透明的思考并行诸笔端,实在是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郑家荣用他超乎寻常的经历和独到犀利的语言,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学版本。
从容不迫的叙述风格
郑家荣有他独有的叙述方式。从他对该书的分类来看,就能感受到一种相得益彰的内敛与张扬,可谓谨慎中有大胆,平淡中有新奇。“感悟随笔篇”、“情感写真篇”、“探古悟今篇”、“杞人忧天篇”、“家乡人文篇”、“漫天杂谈篇”、“工作手记篇”、“日记节选篇”,这些小辑名,在一种平分秋色中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他的叙述是平静的。来看开篇《幸福失衡谈》。“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你我幸福吗?这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命题。”连珠炮的提问,一步步推进,好似咄咄逼人,实则自言自语。在他的谈论中,引用了大量的当下词令,诸如“基尼系数”、“低保”、“公益性岗位”、“特困救助”等等。这些词语,与其说是行政带来的便利,不如说是一个行者思想的结晶。最后他说了:“幸福是一种心态,感受到了、领悟到了就是幸福。”他的叙述是理性的。在《职场上要谨防小人》一文中,列举了“小人”的六种丑态:造谣中伤、匿名上书、挑拨离间、借刀杀人、栽赃陷害、买人造怨,每一项,他都有精辟的分析,都有事例的佐证。依我看,这不是郑家荣的闲来之笔,甚或参合了他心照不宣的切肤之痛。他的叙述是机警的。他自称是杞人忧天,其实是不能随便儿戏的忧患意识。如在《可怕的跟风》、《雪灾后的反思》、《“三鹿事件”不仅仅在三鹿》、《遗憾洞庭湖》等篇什中,郑家荣的叙述始终保持着激烈中的游刃有余。特别是在《遗憾洞庭湖》一文中,他的叙述不能不让我们为之一惊:“而我登楼、观湖景之后则忧其境,则忧其湖,则忧其国,则忧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掠夺后的生态灾难。”郑家荣从容不迫的叙述风格,于此可见一斑。
知微见著的语言状态
《憨墨集》的书名浸透着一种憨气、文气和书卷气。尽管郑家荣自己说他的籍贯不好定位,但他毕竟生在潜江、长在潜江、工作在潜江,所以对潜江有着特殊的感情。“潜憨子”,是潜江人的俗称;憨,是潜江人的特征之一。所谓憨,就是憨厚、耿直、没有歪心思。郑家荣喜欢这个“憨”字。同时,郑家荣还认为自己是“喝过几天墨水的人”,不能让“憨”字显得有些孤立,于是就有了“憨墨”的组合与创意。从“探古悟今篇”一辑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郑家荣知微见著的语言状态。《董仲舒之鉴》、《魏征为何能被誉为良臣》、《海瑞之“错”》、《由诸葛亮交兵符想起的》、《我品张学良》等,往往都是从一个小事例,或者一个小侧面,提炼出令人振聋发聩的大义。他甚至是一个逆向思维的实践者。对董仲舒也好,对诸葛亮也罢,郑家荣敢于亮出并非人云亦云的评价,除了要有胆量,更要有胆识。他直言不讳地说,张学良既是历史罪人,更是“民族英雄”,如果不是对历史有着独特视角的剖析与过滤,是不会有如此大胆的结论的。郑家荣对曹操的推崇备至反应出他之于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从“我品曹操之一”,到“我品曹操之五”,每一篇文章都凝结着郑家荣经年累月的沉思与遥想。他喜欢曹操的《龟虽寿》,以致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曹操的每一首诗,都能反映现实,抒发情感。曹操的诗文没有多少华美的辞藻,不加修饰的反映出曹操的深沉、慷慨、大气、霸气和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这些诗是风花雪月的文人墨客和小家子气政客无法企及的。”显然,郑家荣是从曹操的诗说开去,由古及今,由今及古,知微见著,那种不动声色的批判精神,实在是恰到好处。
童心未泯的文者情怀
郑家荣和我是高中同学。他为官,我为文。生活在一个城市,这多年来,我们时常相遇或者见面,说实在的,相互之间的交流并不多。有时是擦肩而过。我也知道他在工作之余开博客,这些年频频出书,甚至有些我行我素,但我心里是清楚的,郑家荣对文学的挚爱是由来已久的,根深蒂固的,心无旁骛的。早年读高中时,他就爱读书,连走路也捧着个书本不放。那时,他是走读生,我也是。要说我们的共同点,就是个书呆子。也许从那时起,或者更早,郑家荣就有了写日记的习惯。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坚持至今。在《憨墨集》中,他把“日记节选篇”排在最后,可能是因为篇幅短小而视其轻盈的考虑吧。我看时,尽是思想火花,自有可爱的光亮。《当选的第一天》、《再次当选副市长随感》、《感受挤火车的艰难》、《与罢市出租车主代表对话》、《遭遇“博客门”事件》、《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开颅手术》、《手术一月后我又上班了》……看看这些题目,我们的心不能不为之触动。这其中,有事件的记录,有生活的体验,更有人生际遇的酸甜苦辣甚至磨难。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家荣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5月31日上午,我在市驻京办房间,悄悄地写好了致书记、市长,致妻子、儿子、儿媳妇,致朋友的遗书,交给一同进京陪护我治病的弟弟郑家华,并告诉他,此事不要告诉其他人,如果我走不出手术室,你就分发给他们;如果我活着出来了,就交给我销毁。”这是郑家荣在北京天坛医院做开颅手术后的第九天写下的日记,当我们看到这里,文字已不显得重要,而文字之外的东西,着实值得我们反复掂量。正是郑家荣那一腔童心未泯的文者情怀,不仅增加了文学的高度,而且让我们找到了文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作者简介
通联:(433100)湖北省潜江市章华大道18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
电话:0728-6239026(办) 6290258(宅) 13872955430
邮箱:56163561@163.com或者huangmingshan1960@163.com
博客:http://56163561.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