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遗憾洞庭湖

(2011-09-19 14:30:03)
标签:

游记散文

祖国河山

游历随笔

杂谈

分类: 一、锦绣河山篇

    遗憾洞庭湖

     郑家荣/文

因“洞庭天下水,岳阳第一楼”之盛名,中秋时节,我约了两位爱好摄影的好友,带着几份休闲,带着享受自然美的心境,也带着对湖光水色的期盼,对列入世界湿地保护目录和国家级湿地及鸟类保护区的向往,自驾车奔向了洞庭湖。

从我省湖北入境洞庭湖,我们第一站便是岳阳楼。想到李白登上岳阳楼将洞庭湖山水一览无余后而诗兴大发地写道“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意境,我也装文人状登上了岳阳楼,但怎么也找不到李白老先生曾经有的烟波浩渺“洞庭开”的感觉,更没见到孟浩然笔下的“飞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观。远看,范中淹老先生在《岳阳楼记》中写到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浑无际涯”的景象荡然无存。此时八百里洞庭湖,只有紧靠岳阳楼一边还有点水,看上去就像我老家祖屋后的一条小河,而大部分湖面裸露在水外,已变成了绿洲,一望无际的是郁郁葱葱的野草。近看,岳阳楼下已没有昔日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而惊涛拍岸那种场面,有的只是带着几份无奈的浅浅而浑浊的湖水轻吻湖岸,还有是停泊在“湖中”的密密麻麻并呻吟着的运送沙石及淘沙金的铁船,偶见两条小鱼船,可惜都无鱼可捕搁浅在岸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已是远逝的昔日景象。

带着遗憾离开岳阳楼,我们来到了洞庭湖中的君山岛。岛上那凄婉传说中的“湘妃祠”、“二妃墓”、“斑竹林”仍独立在湖中诉说着历史的苍凉,更为凄怆的是进入洞庭湖中心岛屿,也见不到“长烟一空”的洞庭湖水。举目暇接的仍然像是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呼和浩特大草原。导游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进入岛屿的那条马路,过去常年淹没在水中有三个月左右,上岛只能座船而至,而这几年常常三天也没淹没到。她们明显地感觉到洞庭湖的水一年比一年少了。

没有了湖光山色,也留不下我们聚焦的慧眼及镜头。匆匆而来,扫兴而去。当日我们应朋友之邀,又赶到的洞庭湖之滨的团湖农场。到团湖总算有了点不虚此行的感觉。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人工打造的三千亩荷花湖。荡舟湖中,采摘菱角、莲蓬,还见到了在水中捕鱼的野鹭鸶和白鹤等水鸟,当它们受惊后与我们的游船比翼的美景。并享受到了垂钓湖中黑壳鲫鱼,将活鱼现场大盆红烧,惬意晚餐的乐趣。但纵观其地形,这原名叫莲湖,现名叫团湖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也是洞庭湖的湖汊,而现在大都变成了良田,与洞庭湖已基本隔断,仅仅保留的这点水面,不知那一天又可能淹没在“退湖还田”工程之中。

晚宿团湖之滨接待中心。寂静的夜色让人有点脱离了尘世而凌空的感觉,我一夜沉睡好梦。次日早起,想到的是到国家级湿地及鸟类保护区去观鸟、拍鸟。从团湖出发,十公里不到的距离就到了保护区的核心区。更为遗憾的怎么也没找到朋友和网上所介绍的“万鸟齐飞”的景象。在湿地和鸟类保护区我只看到了到处散放在湖中的牛群。没有了湖水,就没有了湿地,也就没有鱼虾、螺蚌,当然就没有了水鸟。湖底变成了陆地、变成了草地,也就当然变在了牧场。怪不得前不久有很多网友说,“洞庭湖很多地方变成了林地、变成了良田,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生态灾难十分严重”。

 

至此,范中淹老先生登岳阳楼,观洞庭湖景时“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矣”之心境,在我心中已是黄鹤一去不复还了。而我登楼、观湖景之后则忧其境,则忧其湖,则忧其国,则忧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掠夺后的生态灾难。难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其湖面达3900平方公里的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就这样消失吗?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但愿洞庭湖此景的遗憾是一时、一年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