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普通人的家
郑家荣/文

我与哈理。依娜丝夫妇在其客厅合影
11月8日晚8点辞别檀香山市谭鸿章议员的宴请,在朋友兼翻译李虎先生的陪同下,趋车赶往夏威夷大学哈理·依娜丝夫妇的家。听李虎介绍依娜丝女士是夏威夷大学的数理统计教授,是他早年就读该校的老师之一,其丈夫克理斯多夫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
夏威夷大学就在檀香山市区,依娜丝女士(以下简称依)的家在紧邻校区的一个山坡上。听说我们要拜访,依早已在自家的小楼前等候。简单的握手问候即进了依的家。依女士50来岁,金发碧眼,戴一幅秀气的金丝边眼镜,苗条袅娜的身材行走中展示出优雅。仔细品读依女士属温文尔雅的知识女性。
依住的是美国普通并流行的板材结构的二层楼连体房(中国人称之为连体别墅)。在主人的带领下,我们直接上了二楼。跨进房门,依向我们介绍了她的丈夫克理斯多夫先生。克理先生体型和长相很独特,魁梧肥胖的体型,站起来和我们握手好象很困难,后来我们在交谈中看他到书房里拿他们两个女儿的照片给我们看时,走路的确有点象鸭子挪步。他花白色相间满脸卷曲的络腮胡子将整个脸遮盖地好像只剩眼睛、鼻子、嘴巴,硕大的酒糟鼻子泛出腥红,看上去的确象还没完全进化成人的大猩猩(虽然此评品不雅,但的确如此,不信你们可以看我们的合影照片)。
我这次走进美国普通人的家,不是为了好奇,也不是为交友,而是想了解美国普通人对中国的看法,同时了解美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座到依家客厅里,我们的交谈在很轻松自然状态下开始了。
我说:感谢尊敬的依娜丝教授接受我的访谈,我是来自中国湖北一个城市的副市长,我想了解一下普通美国人(主要是您)对中国的看法。
依面带微笑,略有所思地说:中国太大了,中国太复杂了,我没去过中国,我一下子说不清楚,但我对中国还是有些了解。因为我的很多朋友去过中国。我哥哥的妻子就是中国人,同时从媒体上我看到了中国,对中国有些了解。我对中国总体印象,过去很落后贫穷,这些年经济发展了,很强大了。从我教数理统计的案例中,我了解到中国的经济总是占世界份额在不断增加。中国比印度要强、要好。我很赞赏中国政府一个孩子的政策,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贡献,美国将这个作为人权问题指责是不对的。我对中国印象最差的是生活环境很差。过去我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中国到处是垃圾。今年北京奥运会,据说整治环境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我座在家里从电视上看到北京的天空还是灰蒙蒙的,没见到蓝天白云。这说明北京的空气污染太严重了。
我问:据说这次世界金融风波对美国经济影响很大,请问金融风波对美国普通民众生活影响大吗?
依答:金融风波对美国普通民众生活影响太大了。我的工资收入有一部分拿去买了股票,股票狂跌,我十几年投入股票的二十多万元(美元,下同)缩水到只有几万元了。我们缴纳的退休金,据说政府的基金管理部门也拿去买市场上的共同基金了,共同基金也降了,我们的退休金也缩水了,不过这部分基金我想美国政府会救助补齐的。我先生的会计事务所,现在业务量就减少了很多,他马上就可能要失业了。
我这房子是租的,每月租金要1800元,如果没有我的工资作保障,租金就交不上了,就要改租小房子。为了减少租金负担,我们现在将其中的一间房租给了我带的一名研究生。(说着,她叫出了在房内学习的一位很帅气的男生,刚开始我没听清楚,还以为她叫出来给我们打招呼的是她的小孩)。现在我的一些同事准备更新小汽车的计划取消了,有的还取消了准备出国旅行的计划。
我问:美国的房价相对美国人的收入又不算高,您为什么不买房而租房?同时,如果你不在意,我想了解一下你的家庭及收支情况。
依很爽快并毫不保留地给我们回答了有关问题。
她说:我们夫妻不是美国本土人,我们都是从加拿大到夏威夷工作的。我父亲在加拿大还给我留下一个小农场。我本人有四姊妹,父亲已故,母亲健在,但年老病多。我们每年都要回去看望她并照护她。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英国读博士,小女儿在俄亥俄州医学院上大三。我个人年收入约7万元,扣除约25%的个人所提税,再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金后,实际个人能支配的现金约4.5万元。支付每月1800元的房租费、约150元的电费、50元的水费等后,所剩已就不太多了。在夏威夷买我们所租的这样的房子约30万元。购房一般首付3—5万元就行了,但今后每月要分期付款3000元左右。我们俩人的收入买房是没问题的,但我们退休后都想回加拿大,所以就不想买房子。
当我与依谈到居民用电价、水价时,依笑着反问我:市长先生是不是准备回国后涨价呀?我也被她的幽默所感染,笑着说:我到美国来考察学习,可不是为了涨价,也想让我们市民享受美国式的高收入,低支出的幸福生活。
访谈(实际上是拉家常)在愉快、轻松中很快渡过了一个多小时,其间,依的丈夫也不断插话补充我问的一些问题。谈到高兴时,依还带着我穿过她家的厨房,到凉台上观看檀香山市的美丽夜景。
2008年11月9日于檀香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