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的观察对幼教科研的意义

(2018-08-05 11:44:29)
标签:

质性研究

质的观察

幼儿游戏

分类: 职业与生活

http://s16/bmiddle/001pU81rzy7mAA7yWRxbf&690

                                      

摘要

在幼教科研中质的观察一方面是研究者从教育情境中获取实证资料的良好手段另一方面它是促进教师反思加深对幼儿的理解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质的观察 

 http://s14/mw690/001pU81rzy7mAA9Ua17bd&690


与量的研究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及其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把握的研究取向不同质的研究强调尽可能在自然情境下收集原始资料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观察是质的研究的一种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质的观察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观察法作为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在幼教科研中质的观察有助于研究者从教育情境中获取实证资料更重要地它助于教师反思加深对幼儿的理解

http://s16/mw690/001pU81rzy7mAAbJzYzff&690

 

质的观察是自然情境的再现

儿童与成人共同生活的世界是由观察而呈现在意识中的观察揭示了儿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返回到现象是胡塞尔发明的又一种把握世界的哲学方法现象学认为,“现象是被直观到的”。1)这是现象获得的途径在幼儿园的自然情境下儿童之被观察——其被观察的次数被观察到的内容都具有教育生态的含义它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的作用与价值的发挥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具有本质的含义

质的观察是教育者对儿童温情而理智的接触是幼儿生活和成人生活的交融合一质的研究中的观察是非结构型的要求尽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记下来特别是在观察的初期记录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是观察笔记的一个首要要求质的研究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深描”,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质的观察围绕一定的观察目的遵循一定的观察要求能在短时间积累大量观察资料

这些观察资料或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再现或是对问题行为的突显或是对偶发事件的追忆或是对瞬间感悟的笔录在具体运用中每份观察记录应包含两部分一是对被观察对象活动及场景的记录一是对观察者自身心理活动的记录两者是相映成趣互为映照的同时也反映了事件的真正发生的情况即既表现在客观上也表现在主观上多次的记录能使老师更好地区分开自己与幼儿的活动体会互动的发生从而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

如一次幼儿数学游戏活动中老师的要求是1、什么颜色的线上穿什么颜色的图形;2、把同样的图形穿在一根线上;3、提高难度按一定的规律穿图形以下是针对某幼儿的活动情况做的观察记录

“yes,sir!”终于完成了他兴奋地大叫

两条龙来了!” 他举着一蓝一绿两条”。跑到邻组把作品展示给正在下棋的人看

三条龙来了!”同组的男孩也叫着到处展示

观察者的主观判断该幼儿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在作品完成后兴奋异常

老师把他叫回来对他说,“选定一种图形然后把它穿起来你再穿一遍好吗?”他用力地点点头在座位上坐下来捋掉线上的图形重新穿了起来他很快在线上穿进了几个绿色的三角形做完后立即站起来跑开了

观察者的主观判断在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后他没有太多成就感和满足感。)

http://s15/mw690/001pU81rzy7mAAdmkNwee&690

质的观察是教师反思的开始

反思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修正教师自身行为的期待作为观察者的教师其反思与观察是同步的观察是反思的开始并且观察使自我的反思有了客观的依托质的观察强调观察者的作用把观察者的反思能力看作质的研究效能的评量工具

如老师同样在一次对幼儿数学活动作观察后反思道:“通过此次观察我们发现孩子的心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的好坏是有一定联系的某某小朋友以前上课比较活跃投入但在本次活动中他因上课前受到老师的批评故而整个活动他都显得不兴奋心理及情绪上的反应影响了他对本次数学活动的掌握由此作为我们老师不仅要研究幼儿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还要研究幼儿的心理在今后尽量避免在活动前影响幼儿的情绪和积极性。”

当然反思的能力是在观察和反思中不断提高的通过另一次观察老师反思道:“幼儿掌握数学知识与其理解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某某小朋友没有掌握这次数学活动的知识所以最后对该次数学区域活动并不感兴趣以至于影响了他完成老师的要求由此教师应多考虑从哪些方面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以便使他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观察老师反思到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关系至于究竟如何在幼儿身上推进此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还值得老师进一步探索思考

被观察之物总是在与观察者的眼睛的对话中被感知的以质的研究的观点视之观察永远是存有主观性的构成共同世界的主观性不是一个孤立自我的主观性而是群体的主观性2)被观察的对象如一支花一幅画总是能引发观察者的联想而对于教师实施的观察来说观察能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且观察者必须把自己当作相互作用的系统的一部分来反思

质的观察是一种重视观察者的观察质的观察是一种唤醒教师主体意识的观察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质的观察研究认定研究者本人即是研究工具他的经验情感态度判断力等即是推动研究的直接动力也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能预见质的观察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

做过半年观察记录的老师在谈做观察记录的体会时说道做了一段我觉得做观察记录也不是那么难针对幼儿的动作面部表情等进行观察不是凭空去说是实事求是的做观察记录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可以提高我们的洞察力增加人与人交往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判断力观察后的反思可以帮助老师改进教学观察记录的运用是很广泛的。”

可以说质的观察还是一种激活幼儿园活力的观察

http://s8/mw690/001pU81rzy7mAAf5A6H77&690

质的观察是达成理解的桥梁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她们每日生活在儿童中间一个行为事件发生了立即引发了老师相应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如幼儿之间发生争执老师发怒动气了等等教师和幼儿双方都能成为行为往来的始发者这就是教师和幼儿所处的师幼互动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情境在这一个流动变化的教育情境中老师有时无法很好地解决自己与幼儿之间的某种冲突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实施教育而实施观察迫使老师能静下来由观察而反思自己的行为由观察而理解与幼儿之间行为往来的意义

理解是一种构筑对象意义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内隐的主体对象化活动。”3)质的研究认为观察是主观的理解也永远带有主观性幼儿教师需要理解动态的幼儿行为自身行为和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而实施质的观察是达成理解的桥梁由观察而反思而达到理解质的观察是彰显现象背后的意义是系统考察现象的开始同时,“理解是教师合理表现自身主体性的前提。”4)实施质的观察也是使主体付诸行动使被认定的意义得到进一步彰显的过程

带着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身份幼儿园教育科研的外援进入到幼儿园做课题指导在做观察记录时可以作为教师的协同观察者共同实施观察把各自对课题的理解渗透在观察中并通过交流观察心得达到了交流认识的目的在同一教育场景中实施同步观察收获不尽相同的体验并通过交流达成共识达成对幼儿及幼儿教育情境的理解。——只有质的观察能方便地把观察者团在一起更能在交流之下臻于视阈融合的境界

如前述那次数学游戏活动之后观察者在观察后记一栏里写道

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儿童并未自觉意识到今天在游戏中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而是单纯把它看成一种游戏而在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过后又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这一现象值得老师从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上去做思考和总结。”这是作为课题指导者以观察者身份发言

幼儿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身上所带有的明显的年龄和个性特征期待着老师的解读在以幼儿数学学习的方式和特点为主题的研究中教师通过观察在教学实景中反思到与此相关的很多问题游戏心理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助长或相反的作用情绪等心理因素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等达成了对于幼儿数学学习行为的部分理解这是改进教学使教学行为更为有效的前提从教育现象的整体性特征来看获取对于这一问题的完满的解释和理解尚须老师进一步探究直至形成独到的理论见解

 

在提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今天质的观察对幼教科研具有很深的意义从它资料收集的功能看它是幼儿园教育情境的自然再现是研讨相关问题的事实基础从它重视研究者主观性的价值取向而言它是促进教师获得研究者身份进而获得成长的法宝在现象学的意义上它加深了对现象的理解加速了不同层次的交流和幼教合力的形成

自觉的观察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行为特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师行为的期待教师要学习作质的观察在观察中达成理解在反思中体会成长

 http://s7/bmiddle/001pU81rzy7mAAgQOLI36&690


 

参考文献

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016月第1

                                              

 

                                                2003/11/17初稿

                                                  2004/5/25完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