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办学理念 让师生共同成长(初中校长论坛)
(2010-04-20 16:51:02)
标签:
杂谈 |
每一位校长都渴望办好自己的学校、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我也不例外。我是一名初次担任一把校长的新手。2007年底,我调入九十五中学,走上了校长岗位。在两年多的学习、实践、总结、反思中,我不断明晰了自己的治校方略——紧紧抓住办学理念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把办学理念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办学理念作为一所学校办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灵魂,越来越受到校长们的高度重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富有时代性、前瞻性和鲜明个性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应有进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践行办学理念,真正把师生的进步与发展放在核心位置,我校提出了“聚焦课堂、关注生命、提高质量”的教学思想,启动了“合作互动”课堂教学改革,旨在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一、理念先行,为课堂教学改革导航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会有超前的行为。旧课程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着教师们的手脚,如果学校采取强硬措施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因为得不到教师们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事与愿违。改革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教师有一个接受新观念,转变旧观念的过程。
首先,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的理论提升。为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启动了“读一本好书”活动,学校在财力上予以保障。教师根据自己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广泛涉猎各种教育理论书籍,研读教育家们的先进理念。这项活动积累了百余篇读书笔记。为方便教师交流,学校组织读书沙龙,在校刊上建立作品推介专栏,开辟教师博客圈,定期举行“教育论坛”等,推动教师学习不断走向深入。这些活动,使教师们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启迪智慧,促进了教师的理论提升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其次,“请进来,走出去”,开阔教师视野。 学校除了加强青年教师自身理论学习外,同时强化向名师、名校学习。我们把一些知名教师请到学校传经送宝,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特别是天津中学的张素兰老师“合学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渴望,一些教师自发的尝试开展合学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比如语文教师姚卫萍把小组合作方法引入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写作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
在“请进来”的同时还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先后两次到大港培英中学观摩课堂教学,与教师座谈,聆听学校领导“关于学校逆境中如何转变观念求发展”的报告;组织部分教师到北京、山东等地学习先进地区教育理念,观摩全国名校杜郎口中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派出四位青年教师在东北师大参加为期两周的骨干教师培训,他们在教育论坛上把感想、体会、收获与全体教师共同分享。“请进来,走出去”,使青年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师的迫切要求,为改革的成功和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奠定基础。
二、因势利导,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的观念在学习中发生转变,学校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较系统全面地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培训,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堂教学试验研究,制定了《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启动了“合作、互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在试验过程中采取“积极试验、稳步推进”的实施策略,探索、实践了以课堂学案为载体的“学教结合,主体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问题再现、自学解疑、交流展示、归纳拓展、反馈检测”五环节教学方法,让学案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抓手、载体,成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线路图。
我们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做到“三要”:一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二要使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贯穿学生学习的每一步;三要使学案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堂训练及作业要做到三个“及时”:课堂训练要体现目标的深化,有层次性,做到及时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释疑、解惑;作业练习要分层布置,做到及时批改、反馈、矫正;学生的练习是暴露问题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及时发现,跟踪补救训练。我们要求教师尽量控制讲得过多,以落实“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为前提,采取师生、生生、生本合作互动方式,在合作互动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猜”(猜测、怀疑)“学”(自学、互学)、“写”(纸上、黑板)、“说”(班上、组上)、“评”(自评、他评)、“测”(口头、书面)中来,使点拨、质疑、评价、展示成为教学过程的高潮。
我们分别在08年5月和12月面向全区进行了课改展示,请领导、专家、同行观摩、指正。他们一致认为:我校教师观念转变快、自主发展意识强、教改能力提升、精神风貌好;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出合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效率高,课上落实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由点到面,由浅入深,课堂教学改革由此全面铺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组间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已初步形成。
三、学生互动,课堂面貌异彩纷呈
实施教改后,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一定要把权力下放,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好中差自由成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如东家奇龙,勇往直前等,班主任有权利对小组同学进行调换。这样形成的小组,组长自然产生了。为了让合作互动的课堂迸发生机,要定期的进行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老师们提问的时候,不叫学生的名字,叫组名,叫到自己的小组学生就知道该谁回答问题了,一个学生答不上来,组内自救,组内自救不成功,别组回答,叫他救。自救、他救考评分数不同,运用小组评比激励组内之间、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增强了每位学生的荣誉感,特别是组长的责任感。
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课堂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人人是科代表,人人有发言权,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课堂改革异彩纷呈。正像有的同学讲到的那样:“‘在合作、互动’学习中,我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我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们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合作、互动”课堂改革实践使班集体得以长足发展。现初三7班周永芹老师所带班级在初二接班时一直是年级最后一名,在参加合作互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后一跃成为年级第三名,因其学习的进步,纪律的改善,凝聚力的增强,该班在八年级末还被评为天津市三好班集体。师生都因集体的进步而幸福成长。
四、专业发展,全体教师迅速成长
教师从事的是文明传递与心灵塑造的工作。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感受幸福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只有当教师感受到受教育者在自己的辛勤培育下健康成长,自己才能体会到职业活动的成就感,体会到更多的职业幸福。由此看来,教师必须走专业发展之路,才能更胜任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因此,我们特别注重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全体教师得以迅速成长。
一是教师理念发生根本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清楚地看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已经在教师的头脑中扎根。尽管有的课堂,教师让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讨论,或者说分组交流的时机、组织、控制、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但是,教师能够主动、积极的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的确是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二是教师行为出现重大改变。学案导学教学策略的实施,是集中了备课组教师的智慧,是适应合作互动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也是我校合作互动课堂教学由幼稚走向较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合作备课、设计教案、编写学案;组织课堂教学;维护教学秩序;决定教学过程中生成问题的价值,即肯定拓展、纠偏规正、存疑待解。教师已清楚的知道,课堂的任务不是把学生教会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老师已经改变了一上台就讲,一下台就走的习惯。而是把讲台让给了学生,教师由讲授者变成了一个组织者。使教师在教改中普遍受益,合作意识加强了,集体教研有实效了,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受到了锻炼。课堂容量增大了,教师觉得在课堂上比以前轻松了,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真正的主导。教师们说:过去上一节课觉得时间很长、很累,现在觉得很快、很轻松;过去是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老师只说好最关键的半句就行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效果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的能力得到解放,教书育人的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是教学技能得以充分展示。为适应新课程需要,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技能大赛:如:普通话测试、板书设计,硬笔书法、课件、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等基本功比赛。还有青年教师过关课、亮相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十佳育人新秀”展示课、课改“比武”课、课程改革总结课、课堂教学探讨课、“同课异构”课等作课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课堂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搭建好教育科研的平台,鼓励教师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提供时间、信息、物质支持,要求将教学研究渗透到全体教师全部工作的全过程。在天津教育报的支持下,我校出版了《教育的智慧(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卷)》一书,把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探索和实践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今年寒假我们还将在《教育的智慧(升级版)》中,精选老师们的优秀学案和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展示合作互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通过教育科研,青年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努力成长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正因为注重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两年来我校教师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09年我区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校教师成绩突出,共报送13名教师,有10名教师获一、二等奖,获奖比例为各初中校之最;还有两名教师参加在长春举办的“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获得说课一等奖。市级以上获奖论文达到110篇,共申报区级以上“十一五”课题12个。
两年来的“合作、互动”课堂改革实践,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交流、创造的课堂文化。在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的前提下,使教师得到发展、学生得到进步,2008年在全区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我校获得第一名、2009年获区第二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我校把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彰显师生个性,突显学校特色,使我校在汹涌澎湃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能够乘风破浪。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与其它兄弟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今后将更加努力践行我们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应有进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校成为教职工发展的乐园,不让一位教师事业受挫;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健康发展,不让一位学生把遗憾留在校园。实实在在的走素质教育的办学之路,努力把办学回归到教育的本质规律上来,回归到真正促进人的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