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哈尔滨]索菲亚和马迭尔

(2009-05-10 13:46:29)
标签: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哈尔滨

土豆游记

摄影

图片

旅游

分类: 土豆在中国

土豆片生产日期:2009年1月12日

土豆文写作日期:2009年2月04日

 

【土豆游记】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土豆片:索菲亚教堂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顶部俄罗斯传统的“洋葱头”和“帐篷顶”造型■

 

    豆豆一家到哈尔滨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哈尔滨市中心的街道并不宽阔,虽然离春节还有半个月,街头却处处洋溢着富有北国特色的节日气氛。路口和路边的空地上很容易看到小型的冰灯,说是小型,也常常有两三人高。几条主要街道的行道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彩灯。

 

    入住酒店、放下行李,请酒店服务生推荐了餐馆之后,吃到了一顿上好的东北火锅。免费自助的调料在北京并不常见,一口大锅也是火力十足,吃得浑身都暖洋洋的。补充了能量,这才能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夜晚,耐心地欣赏哈尔滨的夜景。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土豆片:虽然离春节还有半个月,哈尔滨街头却处处洋溢着富有北国特色的节日气氛■

 

    第一站是圣·索菲亚教堂。这个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是哈尔滨市的地标性建筑,年龄也只比哈尔滨小两岁。到2009年10月,哈尔滨就104岁了,她的出生日期是从1905年10月31日清朝政府设置哈尔滨“关道”开始计算的。也就是说,从那一天起,中国开始对哈尔滨正式进行管理了。

 

    虽然哈尔滨属于中国,但是圣·索菲亚教堂最早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建的一座随军教堂。俄国的军队在中国境内修一条由俄国人经营和使用的铁路,也只有在国力衰微的清朝末年才会发生这种事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哈尔滨也正是得益于成为中东铁路的中心,才开始了她的发展历史。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土豆片:白天圣·索菲亚教堂的局部外观■

 

    圣·索菲亚教堂最醒目的特征之一,是顶部俄罗斯传统的“洋葱头”和“帐篷顶”造型。即使是在夜色下,也远远地就可以看到。豆花发现教堂顶部的十字架与通常见到的不同,除了一个十字,下方还有一处倾斜的横杆。(第二天在教堂内部的壁画上看到的十字架也都采用了这种样式)。为什么呢?

 

    后来在一个导游资格考试的网站上查到,这个倾斜的横杆表示信主遵从主的即可升入天堂,它也被视为升入天堂的阶梯,不信主背弃主的则会被打入地狱 (那它也就可以被视为走向地狱的阶梯了)。如果仔细看,上面还有一根平行的很短的横杆,它用来记录主的姓名和“圣迹”。这是东正教教堂与基督教教堂在十字架上的一点小小的区别。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土豆片:广场上有一座新修的钢结构的塔式建筑显得格外醒目,比真正的教堂还要耀眼■

 

    圣·索菲亚教堂的外面,是圣·索菲亚广场。冬夜的广场上只有稀稀拉拉的游客,倒是有一座新修的钢结构的(也有人说是铁的)塔式建筑显得格外醒目,比真正的教堂还要耀眼。现在的圣·索菲亚广场是2005年开始扩建的,2007年完工,面积是原来广场的三倍,同时也增加了一座砖楼和这座铁楼。从中央大街的方向走过来,铁楼首先映入眼帘,让后面的教堂几乎黯然失色。虽然铁楼的样式和教堂还算协调,但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豆豆一家在第二天上午又一次来到了圣索菲亚教堂。一是要进入教堂内部参观,二是到教堂旁边的商场买魔方。索菲亚教堂现在成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了,里面展出的是哈尔滨历史和典型建筑,以图片为主。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索菲亚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东正教来自东罗马,东罗马又被称作拜占庭帝国,所以东正教和拜占庭实际上是同根同源。拜占庭式建筑的特色,除了华丽的装饰,主要就是中部的大穹顶。可惜教堂的内部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修缮了,墙壁上已经斑斑驳驳,特别是穹顶的四周,抬头欣赏时还是不要看得过于仔细为好。

 

    还是回到第一天晚上接着说。看过圣索菲亚教堂,又在圣索菲亚广场上的城堡冰灯周围跑了几圈玩捉迷藏,小豆们已经开始喊冷了。教堂和哈尔滨新一百商店之间只隔了一条兆麟街,趁着商场还没有关门,赶紧进去暖和暖和。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土豆片:建筑物外面的照明依然显示着这里白天是繁华和热闹的街道■

 

    随后我们来到了中央大街上。街上的商场已经关了不少,但是建筑物外面的照明依然显示着这里白天曾经是繁华和热闹的街道。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今年111岁了,比哈尔滨的历史还要早几年。大街两旁是一栋接一栋的欧式建筑,里面是商场、酒店和娱乐场所。这条步行街与世界各地步行街的最大区别是,在街道的中央,每隔一段就有一座冰雕,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游人这里是在冰城哈尔滨,而不是在欧洲的某条街道上。

 

    走过一个路口,看见有人吃冰糕,才发现原来到了著名的马迭尔冷饮厅。这个不起眼的门脸后面有个狭长的店铺,更有一段百年的历史。这个1906年就成立的冷饮厅虽然小,但是却和马迭尔饭店、马迭尔餐厅一样,曾经都在中央大街风光过多年,马迭尔饭店还曾经是远东最豪华的宾馆之一。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马迭尔“品牌”的老板是犹太人。众所周知,犹太人在全世界都是精明的生意人,在哈尔滨当然也不例外。当年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口虽然只占到外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在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外国人中,犹太人却占到了一半。

 

    豆豆一家每人在马迭尔冷饮厅吃了一根黄颜色的大冰糕,味道果然不错。来哈尔滨之前就和小豆们说要在最冷的地方吃冰点,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不仅在冷饮厅里面吃,而且后来小豆们还拿着冰糕到中央大街上去边走边吃。豆花说:“放心吧,不会化的!”是啊,不仅不会化,在户外冰糕还冻得更硬了一些。要知道,这中央大街上夜晚的温度比家里冰箱的冷冻室还要冷一些呢!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土豆片: 马迭尔冷饮厅的外面,是卖干果的一排摊位■

 

    一边享受着马迭尔的冰糕,一路走着看各处的冰雕。冰雕里面最酷的是一架冰做的钢琴,还能弹出声音来。要不是琴键已经被游人按坏了几个,小豆们说不准还要在中央大街上弹上一曲。

 

    中央大街的尽头是松花江,江边有防洪纪念碑。过去在还没有通铁路的时候,这里曾经是货物集散码头,有了人也就有了街,当年叫做中国大街。现在中央大街是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可能是太长了一些,还没有走到尽头,小豆们又开始喊冷了。加快速度走到江边的大街出口,附近有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可以再次暖和一下。冲着这份温暖,豆花心甘情愿地买了不少红豆派和薯条。在旁边的纪念品商店里,小豆们兴奋地买到了俄罗斯布娃娃,豆豆买到了俄罗斯巧克力。

 

    哈尔滨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两个名字:索菲亚和马迭尔。一个名字敬给神,代表了神的智慧;一个名字留给人,含义为摩登现代。人和神同时来到哈尔滨,就有了这个城市的百年历史。

 

【豆家故事】

    黄豆每到一个新地方,总会说这个地方比以前去过的地方好。比如到了威海,就会说:“这里比三亚好玩多了!”住了一个新的宾馆,就会说:“这个宾馆是住过的最好的!”到了哈尔滨就会说:“这里比北京好玩多了!我要住在这里多好!”

    回北京的路上,小豆们一觉醒来,已经走到北京的东四环了,两边都是高楼大厦。豆豆和豆花问黄豆,这里比北京漂亮吗?黄豆说:“哼!我睡觉时听见你们说了,这里就是北京!”

 

【土豆藏票】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圣·索菲亚教堂 马迭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