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煞费苦心   也没留住自己渴望的爱情

(2010-01-10 17:19:08)
标签:

爱情婚姻

情感

女人

齐婉热线

    采访人:韵  
    倾诉者:志莹(化名)女  52岁


采访背景

    在男人和女人的人生观里,爱情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有的人甚至说,爱情是女人的一切,事业是男人的根本。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一旦女人把爱情凌架于一切之上,甚至以爱情为名进行一场“必须要赢”的“战争”,最终都会得到失望的结局。本文主人公志莹用17年的时间证明了这一点。

    本性好强的我曾经拥有过幸福

    我是“青未了”倾诉版的忠实读者,前段时间看了那篇《我用了十二年,走出离婚后的阴影》,我心中一直不能平静。虽然我和淑娟的角色不同,但是我们两个都有一种在婚姻中想“赢”的心态,所以也都有了一段并不成功的情感经历。今天我鼓起百般勇气,把这些倾诉出来,希望给更多的姐妹以借鉴。
    我尊重“物竞天择勇者胜”的自然法则,平时爱看《动物世界》,那些动物们纵横在草原上为夺食进行的追逐和厮杀,每每令我激情澎湃,那些胜利者的嘶鸣炫耀,则令我无比敬畏。
    我觉得感情是人最自然的感受,在逐鹿婚姻的竞技场上,我信奉感情至上,对那些被子女、责任、道德桎梏感情的“懦夫”深感不屑。
    我和前夫是上世纪70年代通过相亲认识并结合的。当时我陪朋友去相亲,谁知他却看上了我,后经媒人二次牵线我们再次相亲。他本人高大帅气,家庭条件也很不错。权衡之后我开始和他谈对象。他本性内向,始终没拨动我内心的激情。但他人品很好,对我也不错,我们就结婚了。婚后他家常常关照我娘家,使我在娘家颇有面子,渐渐地我也就习惯了眼前的这桩婚姻,很快我们有了儿子。
    在家庭还算幸福的情况下,我努力工作,希望事业也有所收获。然而90年代初学历风已很盛行,像我和前夫这类没有学历、又步入不惑之年的行政干部,基本被边缘在升职提拔的主流人群之外。看着晋升无望的丈夫,我十分沮丧,感到人生一片暗淡茫然。

    面对爱情我决定“以身试火”

    就在这时我认识了小我7岁的学兵,我们是同一系统的工作关系。当时学兵30岁出头,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从国内知名大学走出的首批大学生,经过十来年的磨砺已经成熟,有学历有能力有潜力,生性活泼,说话风趣。他身上似乎有一团火,照亮了我黯然的生命,也引燃了我沉睡已久的激情。我一下就喜欢上了他。为此,在我的工作权限内,我兴致勃勃地为他的工作提供方便,他也常来寻求我的指点帮助。一来二去我们成了朋友,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聊些家常。他和妻子是同学,听他说,他的妻子和他母亲有一点芥蒂,又不好意思对他母亲当面直言,因此妻子总是把不满情绪发泄到他身上。夹在中间的他,上不能说母亲什么,下找不到合适的话平息妻子的情绪,剩下的就是和妻子争吵了。谈到这些时,我总是尽己所能地安慰他,有一天我一番安慰之后,他说他的妻子要是像我一样善解人意就好了。我回敬了一句“我要有你这样的丈夫就好了”。说完我们均感愕然,但看到他热切的眼神,面对这样一个集年轻、学历、能力一身的“潜力股”,我也动了情,为什么不可以呢?爱情是没有错的。就这样我们好上了。我觉得他使我重新焕发了青春的萌动,我不愿意失去这种感觉,我要抓住它。我是一个务实的人,喜欢就努力争取,幸福的生活要靠智慧获得。
    我不愿被动等待,既然窗户纸已捅开,我便开始“策划”取代他的妻子。我不年轻了,想赢得“爱情之战”的胜利,只能打好“感情牌”。我要了解他的妻子,知己知彼才更有胜算。一个周末,我邀请他一家到我家做客,以便好好观察一下“对手”。他妻子来到我家和我公婆稍作寒暄后,便坐在一边翻报纸,全然不顾我一边做饭一边招呼他们女儿的手忙脚乱。一看她就是那种自命不凡又情商极低的“傻妻子”,我整理了一下心绪,对这场博弈充满信心。

    步步为营为和他结婚我用尽心机

    我知道男人虽然想有情人,但情人真要登堂入室,十个男人九个会逃跑。为了稳住他,我告诉他我绝不会和现在的丈夫离婚,至少在我婆婆有生之年我不会离婚。这一招一箭双雕,既让他知道我对婆婆的孝敬,又稳住了他和我的关系。稳住就有机会发展。同时我利用感情的高潮期,最大可能地发展和巩固我们的关系。很快我又告诉他单位有人说闲话了,我的道德底线不允许自己做第三者,然后我就离了婚。我又用激将法,给他暗示出一个定式思路——“我们有感情,有感情就应该结婚,不结婚就是感情骗子,你不是感情骗子,所以肯定要娶我的”。接着在安全的范围内,我要尽可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关系。我发现学兵喜好热闹,异乡落户难免形单影只,我娘家有和他年龄相仿的兄弟,我把他介绍给了我的家人。为了防止家人排斥他,我谎称他已经离婚了。娘家人虽不赞成我和他的关系,但面对我已经离婚的现状,他们更多地担心他不会娶我。我当着他的面向家人表示我们是真心相爱,他绝没有骗我。这些话等于我替他在我的娘家人面前承诺一定要娶我。到了这一步,他想分手已不是那么容易了,如果他真有一天想反悔,也会顾忌我娘家的力量。
    我单独租了房子,学兵常常过来,我利用这段时间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我的兄弟也改口称她姐夫,这种关系维持了两年。学兵一直不离婚,说是担心影响孩子。我已年过40,不能这样无休止地耗下去。看着优柔寡断的学兵,我必须替他下最后的决心,我耐心地告诉他:“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孩子终有一天会理解父亲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男人一定要有点儿无毒不丈夫的果断,当断则断才能成大事。”
    学兵终于和妻子离婚了。可仍然不提和我登记注册的事,还一如既往地和他的前妻、女儿住在一起。无奈之下,我想直接找他前妻摊牌,把我和学兵的关系告诉她,然后晓以大义,请她离开他。可学兵坚决不同意。
    就这样又持续了两年,还没有结果,几乎绝望之际,我决定作最后一搏。单位有机会外出学习一年,我报了名,走之前留给学兵一句话“我为你离婚了,前老公已经结婚,我没有退路,也没法给家里交代,你看着办吧!”一年后挂职回来,学兵终于答应和我结婚,等了5年的婚姻终于尘埃落定。眼见着很有前途又年轻的丈夫,我春风得意,十分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加倍细心地照顾学兵和他的家人。我们没有孩子的维系,我必须付出比一般妻子更多的关爱,才能留住学兵。

    得到了婚姻却失去了爱情

    本以为苦尽甘来,不想一纸婚书却好像终结了学兵对我的感情,从此他对我不冷不热。我没有获得想象中的甜蜜婚姻。每每提及他的女儿,学兵总是倍感内疚,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回到他前妻家。为了将他的身心从他前妻那里彻底拉过来,我劝学兵不要再去找前妻,适当伤害她一下,使她不要再抱破镜重圆的幻想。意气用事的学兵好像不理解我的善意,还撂给我一句“你也是女人”。无奈之下我只好主动找到他前妻,讲述了我和学兵“互敬互爱,难分难舍”的恩爱生活。他的前妻冷冷地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了一句话:“不论你所谓的感情有多真,你终究还是第三者,是拿不上台面的;不论你多会经营感情,也永远无法代替血缘之亲。”说罢请我立即出去。我本是好心一片却换回一个自取其辱,至今想起还如芒在背。学兵不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不听我的一再劝告,还是一如既往地不断回到他前妻身边,直到他女儿升中学、出国上大学。这期间学兵回到我们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无奈的我只得承受着独守孤灯的煎熬。几年下来我已经清楚地知道,我不能干涉他对那对母女的关照,否则就得吵架。而学兵因为不耐烦吵架,当初连结发妻子尚能放弃,何况我这后来者和他的关系。已过知天命年纪的我,不愿犯小女孩的错误,我知道孰轻孰重。

    在爱情的战场上我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的前妻一直没有再婚,身体也不太好。他们远在国外求学的女儿因担心妈妈的身体,无法安心学习,要求学兵回到母亲身边。学兵几经思虑,最终选择和我离婚,以解除女儿的后顾之忧。
    学兵把他的决定告诉我,这对我犹如晴天霹雳,我想极力挽留住他。如果离开他,除了自己的感情受煎熬,我也无法向家人交代。但他去意已决。无奈的我只好求助法律,我知道法律的诉讼过程是漫长的,等待判决的过程中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这期间或许他会改变主意。另外我希望通过法律获得一定的赔偿,也可以给家人一个交代。在等待判决的两年中,我做了种种努力,但学兵决心已定,最终我们离了婚。
    从相爱到离婚经历了漫长的17年,最终还是放手让他走了。人生有几个17年呀?太多的无奈只有自己知道。在婆家被轻看,在他女儿面前没有应有的尊严,甚至在自己娘家人面前也不再气壮,其中的辛酸苦辣一言难尽。由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爱情有多真心真意,但当它脱离了人们普遍的道德观,当它以牺牲其他一切为代价时,它就已经变味了甚至扭曲了。试想,一个烂苹果又如何能给人以美味享受呢?

 

主持人的话

    志莹说她是鼓足了勇气才来倾诉的。我很感谢她,因为她敢于展现自己真实的赤裸裸的内心和人性,而这些人性特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并以或此或彼的方式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一定要给人生赋予一个目的的话,“幸福”恐怕是人们最喜欢的选择。通常人们会认为,幸福就是得到,得到爱情,得到财富,得到权力,得到想要的一切……然而追求来追求去,却发现幸福早已无影无踪。志莹正是在这种追求中把幸福推得越来越远。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与外物的多少无关,与心灵的安宁有关。求而不得则痛苦,痛苦是一种伤,但痛苦也是一种帮助,可以使痛苦者更清醒。当志莹“解剖”了自己,也面对了事实,或许,幸福就在她看似一无所有之际悄然而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