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秋韵杨凌”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颁奖词

标签:
转载 |
“秋韵杨凌”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颁奖词
http://s2/mw690/001wgYTGzy76WwXpIXf71&690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
(1)在杨凌,向秋天致敬
(2)山河故人秋语长
颁奖词:文化散文乃是远古的涛声,历史的足音,时代的风景,思想燃烧的晶体,是人类“历时态”和“共时态”存在的艺术呈现,从而带着人文关注的融融的暖意。本文作者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把杨凌秋色置于千年文明的审美航旅,置于对生命存在的理性俯瞰,置于世界多极文化的大视角下,既是情感饱满的感性书写,又是体现着文化自觉的思想炼密。从秋色到秋韵,从自然到人文,从“感物”到“神思”,层层深入地展开审美行旅和艺术思绪,带给读者以“浑然天成”的结构美和深度开掘的意境美。
三等奖
(1)
评语:自从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提出“形散神聚”的概念后,它就成为散文结构美是的重要标志。本文作者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轴心,生动地勾勒出杨凌秋色的多彩与温暖、悠远和凝重、时尚与新锐。文尾以“人与自然,该当是对生命的尊重”的哲学思考,使整部作品在意境上去尘脱俗,回归人本,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2)秋醉教稼园
颁奖词:文缘情而绮靡。好散文无不承载着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的大爱情怀,无不张扬着人性的沛然如雨。本文作者以炽热的情感投入脚下土地的浓浓秋色。长于生活场景描写,追求情境交融,注重细节再现使得文章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虽然恪守传统的散文叙事,然而,女性细腻的文笔特色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散发着“菊香”的清新和温馨。
(3)青青自然
颁奖词:读秋,用眼睛,更用心灵。本文不着意于杨凌秋色具象的刻画和再现,而以宏观的审美视角,将杨凌秋色抽象到美学意象的层面,从而在物象身上读出了一种“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的有我之境,是面对大自然之美“流连于万象之际”的抒情和驰怀。
(4)秋景杨凌,我用脚步感知你的美丽
(5)秋,你来了
颁奖词:散文语境的诗化不仅冲击着传统的结构意识,也改变着读者的阅读感受。作品蒙太奇式的画面切换,跳跃式的叙事节奏,短语式的咏叹抒情,回环复沓的情感呼应,都使它带给人一种别样的阅读感觉。
(6)秋夜骑行记
颁奖词:动态的审美经验决定了其线性的叙事结构和流畅无碍的语言节奏,客观描摹无疑强化了杨凌秋色可触可摸的质感,今昔秋色的对比又使得作品打上思考的烙印,读来让人感到一种贴近和亲切。
(7)杨凌树木园之秋
(8)秋到杨凌
颁奖词:秋是大自然皴染在万物的季节色调。仿佛一位行者,仿佛一位丹青妙手,它涂抹在杨凌的秋色被作者描写出别样的韵味。这正是审美个性的文学表现。
(9)杨凌之秋
颁奖词:作者以“寓目辄书”的表现手法,以平实的基调,写出了杨凌仲秋的不同色调,不同风景,时间的流程与空间广延构成了作者纵横交错的审美感觉,特别是写出了杨凌的今昔变化,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10)一秋知杨凌
颁奖词:这是典型的传统情景散文。作者按照“形不散神也不散”的文体要求,集中描写了杨凌重要景观小湋河的秋色。从淙淙远去的秋水,到两岸色彩斑斓的秋花;从婆娑摇曳的玉米到跃跃翩跹的凤凰岭公园,依次写来,不仅通过“山间松涛随风至,河畔笑声顺水流”给作品嵌上引人注目的“文眼”,且在文末给予“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挫折磨难,最终站在成功的山巅,方可细数秋天那循序渐进的道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主题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