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城故事多

(2016-05-25 09:12:42)
标签:

随笔

                                 农城故事                                

 

近日,收听了由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制作的系列微型广播剧《农城故事》(简称:微剧),感触颇深。剧中的人物我都是熟知的,还有几位我的朋友。譬如:王中来

                     http://s8/mw690/001pTrXdgy71X86E7wr57&690

王中来是杨陵区揉谷镇陵湾村人,地地道道、本乡本土的农民。2007,他开始自主创业,从5个塑料大棚起步,开始设施西甜瓜种植。20102月创建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创业发展,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152户,钢架塑料中棚430座,设施瓜菜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亩,年经营总收入达到3260万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先后荣获“西北农业林科技大学设施农业优秀农民技术员”“杨陵区农村科普带头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先进个人”“农产品营销先进个人”“陕西省农副产品流通协会优秀会员”“杨凌示范区科技特派员”、中国科协表彰的“科技惠农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成长为高级农技师,现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带领乡亲们走上了现代职业农民的富裕路。他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建成杨凌第一个田园农庄,生活田园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让乡亲们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使农民成为让人羡慕、受人尊重的职业。”

         http://s7/mw690/001pTrXdgy71X8bMcOGe6&690

还有毛旭太,他被誉为柱状苹果之父。微剧的演员角色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留德博士怎样成为一个新型农民的传奇故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小麦育种专家——王辉;小麦医生——王晓杰;电商大咖——张超;与“羊”共舞——周占琴..........这些潮头人物在杨凌地区耳熟能详,他们的故事被乡亲们饭后茶余津津乐道。然而,口头传播途径狭窄,新闻报道的宣传形式也很有限,而且干巴生硬。能不能找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更为广阔的传播途径,让这些潮头人物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激励更多的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力前行。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对于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关注的产品。广播找到了它新的发展平台和样式,微剧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广播艺术样式充分适应了现代人在网络时代碎片化、自主性阅读和收听的习惯。其次,微剧内容丰富,可涉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家庭伦理、社会百态、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都能成为它的主题,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集。

杨凌示范区宣传部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广播这一信息平台,他们看好微剧这个新的广播艺术样式。微剧有演员角色的对话,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时长一般在十分钟以内。与新闻宣传相比,微剧更为群众喜闻乐见,更受欢迎。听众在田间地头、饭后茶余、乘车等车时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听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他们随即与陕西广播电台合作,把杨凌地区的潮头人物的先进事迹制作成系列微剧,向社会宣传,不仅开创了微剧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先河;而且也对外塑造了杨凌农科城的良好形象,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真是一箭双雕。

微剧今后发展的趋势是可以预见,整个微剧时代的传播模式到今天为止都还处于尝试阶段,未来几年内,微剧传播上的效果会越来越强。一旦爆发必将产生无以计量的市场效应。杨凌示范区宣传部在微剧的制作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微剧这个形式,广播这个传播平台,他们会把杨凌的故事讲得更好,也一定会传播得更远。

 

                                                     2016.5.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旗花面
后一篇:五月飘粽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