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旗花面

(2016-05-23 19:33:23)
标签:

饮食随笔

                                    

                           

外地朋友来杨凌,问:“你们杨凌有啥好吃的?”

我答:“蘸水面。”

朋友说:“吃过了。还有啥?”

我说:“旗花面,吃过没?没吃过,走,上小李旗花面馆,让你再享一回口福。”

饭罢,朋友赞不绝口,说:“下回来杨凌还咥旗花面!”

在杨凌,旗花面的名气并不比蘸水面差,也是杨凌一张响亮的名片。有人会说,旗花面源出武功,怎么成了杨凌的名片。说这话就不懂历史了,历史上杨凌一直隶属武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独立设区,后又成立示范区,发展之快,令世人瞩目。以此而论,说旗花面是杨凌的一张响亮名片不是妄言。就拿小李旗花面馆来说,老板李晓武祖籍武功,但一家人现居住在杨凌,是地地道道的杨凌人了,他的旗花面馆在杨凌可是有口皆碑。

                  http://s9/mw690/001pTrXdgy71UCSP9Es78&690

与蘸水面相比,旗花面似乎有点“高大上”。杨凌、武功、扶风等地过红白事,都以旗花面招待宾朋,否则,显得主家小气。平日里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主人一定会改善伙食,“川息”一下。何为川息?就是麻烦,客气。

旗花面汤鲜味美,人称“一口香”,但做起来相当的麻烦,本地人称“很川息”。此面有九大特点:薄、筋、光、稀、煎、汪、清、酸、香。薄筋光是指面条。那面必须是优质白面,最好不用压面机压,手揉,而后用擀面杖擀,擀得又薄又光,切成线状酸香是指汤。那汤十分有讲究,白条鸡、猪肉骨头,文火熬制,颜色清亮,鲜味浓郁放上花椒、茴香等料,调上上好的粮食醋,切记,醋一定要炝;汤要醋出头,所谓“酸面咸搅团”是也;再把鸡蛋摊成薄饼切成旗花状,连同葱花洒在汤上,入口又酸又香。如果用鸡汤,那就称为——清汤臊子面。稀煎汪是指制作手法。碗用青瓷小花碗,每碗只挑一筷头面条,然后浇满汤,再浇熟好的菜籽油,汤锅要不断加火。一碗面端到面前,热气香气扑鼻,入口汤烧嘴唇,油糊满口,一口可吃完一碗面,真是又稀又煎又汪。

过去的岁月,粮食一直很紧张,加之制作太“川息”,旗花面这样的饭食,平日里是吃不上的,只有过年或家里来了贵客才做。

说一个故事:某村一个小伙新婚,正月初二给老丈人丈母娘去拜年。新女婿自然是贵客,加之是来拜年,早饭必须“川息”一下。功夫不大,小舅子端来了旗花臊子面,一盘碗。盘是红漆木盘,碗是细瓷小花碗,只见油汪汪的酸汤上漂浮着旗花蛋饼和葱花,看不到面,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小伙是个实在人,端起碗就咥,也不知吃了多少碗。丈母娘掌勺浇汤,心中有数,对女儿说:“我的乖乖,三十碗!这么吃还不把人吃日踏!”丈人爸在一旁说:“我看还不行,想当年,我第一回到你家,咥了四十碗哩。”

             http://s5/mw690/001pTrXdgy71UCVVcZm94&690

旗花面还有个名称——哈水面。说起来有个故事,清末民初,有个华庆戏班,班主姓袁名璧辉,武功杨陵人,艺名抱抱,他的戏唱红了关中道(笔者有幸,与袁老前辈同乡同村)。抱抱演旦角,扮相俊美清秀,嗓音圆润甜美幽婉悦耳,誉满秦地。民间流传一句歌谣:宁吃抱抱鼻子,不吃香脆梨瓜子。关中方言把“美、漂亮”叫做“嫽”,某件东西好或某件事办得漂亮,大家便说:“嫽得跟抱抱一样!”抱抱名气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抱抱演的闺阁旦、刀马旦,不只小伙子爱看,大姑娘小媳妇更爱看。抱抱化妆时她们挤着看,抱抱演戏她们抢着看,抱抱卸妆她们也等着看。就连抱抱吃管饭,她们也抢着要。相传,华庆戏班在西府某村唱庙戏,村里乡约安排抱抱在一家锅灶十分干净的人家吃饭。这家妯娌俩精心做了顿本地招待贵客时才做的旗花臊子面招待抱抱。吃饭时,嫂子认真烧汤没有留神,弟妹心细,眼睛早就盯住了抱抱吃剩的一碗汤,端起就要喝。嫂子见弟妹喝剩汤感到蹊跷,忽又明白过来,一把抓住碗边不松手,一边笑骂:“鬼猴,给我留几口。”弟妹怕嫂子一人喝光了汤,不手松。正在妯娌俩互不相让时,婆母娘走进厨房,见此情景立时明白了,便吩咐两个媳妇:“干脆倒在锅里,让一家人都喝点儿。”由于那汤羼进了涎水(关中方言:把涎水称为哈水),便把臊子面称为哈水面。

            http://s6/mw690/001pTrXdgy71UCYwIXb85&690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改变。旗花面早已不再把汤回返,而是一碗一汤,因此汤鲜味美、香味更浓,更加可口,被誉为——一口香。

行文自此,家里来了客人,妻子问我吃啥饭。我说:“川息嘎,咥旗花面!”

 

                                                        2016.5.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故乡的面
后一篇:农城故事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