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拷问真正的爱情——读贺绪林的《爱情并不如烟》
(2015-12-21 11:51:40)
标签:
转载 |
一、异常的爱情观注定爱情之树是畸形的,不能开鲜艳的花,丰硕的果
在《爱情并不如烟》这部小说中,梁解放和郭云云经人牵线,一见钟情。但郭云云的家庭成分不好,梁解放的家庭成分更不好。郭云云选择伴侣的条件是家庭成分好,是贫农,不想再担惊受怕过日子。梁解放这已是第九次相亲,屡次失败的原因,并不是这个小伙子面容丑陋或智力方面有缺陷。恰恰梁解放一表人才,高中毕业,在当时属于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可是因为家庭背景是“漏划地主”,这个英俊的青年婚姻已经成了老大难,成了父母的“心殇”。第九次约会,按理梁解放和郭云云两情相悦,郎才女貌。是“金瓜配银瓜,西葫芦配南瓜”。但因为郭云云的顾虑,而再次熄灭爱情的火焰。
郭云云的爱情观是畸形的,是那个年代普通农村女子的择偶观。郭云云容貌姣好,但性格怯懦。导致她在水库的民工食堂做炊事员,被管理员马向东强奸,被人撞见,觉得无脸见人,而跳了崖。郭云云含冤而死,而肇事者却逍遥法外,这是那个年代特殊的案例。这句话验证了“红颜女子多薄命”。但如果郭云云有主见,能冲破世俗的观念,选择理想的伴侣结婚,或许,就能避免人生的悲剧。但郭云云毕竟是农家女子,读的书也少,不能思维超前。在被坏人强奸后,不能控诉,为自己赢得一个女子的尊严。选择跳崖,性格是刚强的,也是懦弱的。作为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梁解放在和郭云云“有情无缘”后,情绪低落,家里人为了“续香火”,给他从外地买了一个“媳妇”,这个“媳妇”是人贩子王某从外地贩运过来的。梁满仓不懂法律,高价买回,想给儿子梁解放做媳妇。这个方芸姑娘长相一般,但心地善良。梁解放无法接受现实,勉强成婚。洞房花烛夜,方芸有病拒绝同床,梁解放恼羞成怒而选择离家外宿。
“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贫不择妻”,梁解放是按照这个道理和方芸结婚。在经历了旁人的劝慰和一段时间的磨合,了解方芸后,终于迎来迟到的“良宵”。“良宵”苦短,第二天梁解放就去工地修水库。在工地邂逅自己的亲兄长,而演绎另一段爱情故事。
梁解放和方芸的结合,没有感情基础。刚碰出火花,就很快熄灭。梁解放为了个人前途,先选择背信弃义,抛弃养父母,改名换姓“张耀辉”。“张耀辉”脱胎换骨,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有兄长这棵大树作为靠山,迎来了“高飞燕”火热的爱情。“高飞燕”和她的名字一样,是借着“高枝”越飞越高。她攀附“张耀辉”,顺利安置正式工作。在机械厂上班后,又移情别恋,攀附上更有社会地位的“严伟”,让“张耀辉”“竹篮打水一场空”。且振振有词,斥责“张耀辉”的“无情无义”,她是效仿,“小巫见大巫”。让“张耀辉”精神彻底崩溃。
梁解放抛弃芳芸是“无义”,他不知芳芸已经怀孕。他更名换姓,和“高飞燕”的一段恋情过程唯美,但结局是合理的。爱情不是真正的两情相悦,而是互有目的,不单纯。这样“功利性”的爱情注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原形毕露,划上句号。
“高飞燕”在和“严伟”结合后,幸福吗?这样的功利性爱情,经不起“风吹雨打”,同样是悲剧,故事的结尾,她在和“严伟”闹离婚,已经知错,但悔过晚矣!
二、不规则的世道,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一些爱情悲剧发生就不可避免
在《爱情并不如烟》中,浓墨重彩的还有二毛和玉秀的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无疑是对那个年代的控诉,是让人痛心的爱情故事。二毛是梁解放的外甥,和梁解放年龄相差无几。二毛铮铮铁骨,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情,但玉秀的父母,嫌贫爱富,认为两家不“门当户对”,想给“玉秀”这个民办教师找个“乘龙快婿”焦明理,焦明理是乡文教干事,有社会地位,个人前途光明。“棒打鸳鸯”,玉秀冰清玉洁,痴情二毛,无怨无悔。拒绝焦明理,焦明理公报私仇,设计陷害二毛,想迫使玉秀回心转意。但焦明理丑恶的心态和行径,让玉秀更加厌恶。焦明理阴险残忍,迫使二毛铤而走险和古代的侠士一样,伸张正义,在一个晚上,用锋利的斧头结束了乡村一个恶棍的性命,劈掉一个坏蛋的耳朵,吓疯焦明理。二毛也自尽,玉秀知情后也殉情。这个爱情故事是沉重的,二毛嫉恶如仇,如果有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二毛也许会通过正当的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爱情和尊严。但在那个年代社会秩序是混乱的,坏人当道,好人受难。二毛用青春的生命鞭挞了社会丑恶的嘴脸。二毛和玉秀是那个年代的牺牲品!
三、真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在患难中同呼吸,共命运
方芸在那一晚和梁解放同床共枕,怀上孩子,遭到梁解放抛弃后,没有选择离家出走,依旧照顾苦命的两个老人,独自抚养孩子。从这点说,方芸不仅仅善良,而且贤惠。“四狼”是梁解放的发小,家贫,也和外地一逃难的女人结合,但当这个外地女人的丈夫带着孩子,千里迢迢寻妻后,非常义气送这个女人回乡。“四狼”看似粗暴,但心肠好。最后和方芸,一对被离弃的人组织家庭,和和美美地过日子。患难见真情,这样淳朴的爱情,接地气,扎根在生活的土壤,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爱情并不如烟》是写特殊年代普通村民的爱情和婚姻,但深入社会层面,折射出那个年代人的命运,有抗争,有无奈。在那个非常年代,人的美好感情不是被遏止,就是被错误的价值观和爱情观误入歧途,而产生悲剧……这部小说所揭示的社会意义,拷问真正的爱情,在今天仍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