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的浅唱

(2010-12-09 15:10:18)
标签:

评论

生命的浅唱 

  

杨柳岸

 

  20087月,这个全国人民战胜汶川特大震灾又喜迎百年奥运的特别夏天,贺绪林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的浅唱》。我这篇评说贺绪林散文的文章题目,也就直接借用了他的书名,因为我首先觉得这书名用得好。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生命二字有着让人感动的、丰富的意蕴:既是自己个体的生命,又超越个体生命而具有了宽泛而深沉的人类意识,其中包括对地震灾区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道义担当意识和情怀,身体残疾亲尝苦难的他,对生命的艰辛曾有着深切的体验。此书也收有他新近两篇有感于四川汶川地震的文章《中国不流泪》、《又见地震》,在后记里他说:在天灾面前生命显得是那样脆弱渺小,同时也显得那样顽强伟大。人应该有所敬畏,敬畏不是惧怕,不是惶恐,不是畏缩不前;敬畏是尊敬,是善待,是科学进取。人不可能胜天,但应该在任何灾难和困苦面前永远保持不灭的信念,保持不败的精神。只有如此,人类才能得以生存,得以延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成熟的思想,以生命这样宏大的字眼来命名自己的书,就没有了丝毫的空洞与娇情,只觉得恰切厚重而富有诗意。
  可以看出,这本《生命的浅唱》是贺绪林从文以来三十多年间散文创作的汇集与整理。我注意到,他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标有准确的写作日期,所以可以看作是他留给岁月的一份郑重记录,从中可以看到他生命的轨迹,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些文章串起了他的一部是心灵史。文章活泼题材丰富,有对亲人真情如诉长歌当哭《唱给母亲的歌》《遥寄天国的家书》,有对童年儿时充满温馨怀恋的《儿时风景》《当了一回强盗》,有高昂时代强音、对当下火热的生活激情放歌的《杨凌走笔》《杨凌放歌》,也有在夜深人静独对孤独寂寞时的生命感悟如《活着》《面对孤独》,也有以自己创作体验对世事沧桑人情世故深切感叹、对个别肖小之徒的声讨笔伐的《昨夜风雨赘语》。纵读此书,我觉得他的散文最突出的一个特色还是重感情,抒****彩浓郁,高昂着一种生命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特别是含泪而歌祭奠亲人一组文章能充分代表他散文的这个特色,如秦腔一般,高昂处慷慨激越长歌当哭,低回时真情如诉以墨作泪,如古人所说的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写人状物、抒情达意都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这些散文还融入小说笔法,情景再现,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描写细腻,言之有物,活泼生动不拘一格。小说笔法入散文,也算他散文的一个成功之处和特色。当然,散文作为一种最宽泛的文体,此书还收有大量序跋,杂感,记游,论事说理等等,特别是他新近的散文篇什,越来越,不拘一格,这似乎成为他散文创作的一种走向和趋势。这正说明他走向成熟与大气,也逐渐走向心灵的自由。评论家谢有顺说:散文渴望自由,它的无法归类,正好为人类一切无法归类的情感和心灵碎片提供了含混的表达方式。让散文行使更多的职能,生活的多样多形态与心灵的丰富多彩,都应该在散文中等到反映,得其散文自由的神髓。
  曾经有种说法:陕西是文学大省。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小说大省。可以说贺绪林就是以小说名家的。据我所知,他在散文集《生命的浅唱》之前,就已经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共五部(《昨夜风雨》、《关中匪事三部曲》、《最后的女匪》、《远方有堆黄土》),这些作品绝大部分出版于新世纪以来短短的五、六年间,小说创作成绩可谓丰硕而集中。当然在文学体裁大家族中并无尊卑贵贱之别,但对具体作家来说却是术业有专攻,这也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也正如他自己所说:小说是我的主打产品,散文是副业。如此明确定位自己的创作倾向,并不意味着他轻视散文。我以为,他是把散文写作看成他小说创作之余的心灵憩游和修身养性自我抒发,他不刻意于散文,顺其自然,大雅容物,触处生春,用心灵去点化生活中所有具备文学品性的素材,拾到篮子都是菜。当然,这只是他对待散文的一种理想心愿,他确实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小说创作上,以之来拓宽自己的文学世界生命格局,无暇或者说暂时不想将其打磨精细,毕竟小说相比于散文来说,具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强的干预现实世界的能力。二者相较,散文就略显纤弱,具有一种顾影自怜的唯美精神,注重自我,而小说具有胸怀天下的现实精神,注重无我或者大我。正处于小说创作旺盛期的他客观上无暇分精力于散文,主观上他也暂时不急于为自己文学创作格局来定型,他需要用小说创作来拓宽他的创作格局,勇于超越自我。
  实际上,贺绪林小说和散文二者的创作并行不悖,二者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说小说是他的刻意追求,是有意栽花,自然会有回报收获花满园,那么他的散文就是无心插柳,却也是柳成荫,用他的话说:这个副业还真让我感到惊喜。大而言之,他的散文实质上可归属于一种小说家散文。对于颇具门户之见的小说家散文一说的科学性,我是存疑的,这里只是暂用此说。因为在我看来,散文对所有作家文学家来说,是一种基础文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小说是一个作家躲在幕后,那么散文就是他走到前台。一个作家的真正成熟,其标志有多项,而重要的一点是其做文与做人统一起来,人文合一,二者水乳交融。而散文的写作能对作家起到这样的职能。散文是真性情的流露,感情释放的绿色通道,心灵的后花园,也是一个作家文学家整体艺术创造力的试金石:是否敢于以真性情示人,是否具有坦诚的勇气。道德素养精神境界对一个文学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王国维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一个作家的高尚贵重的人格修炼往往是艰难而漫长的,往往是需要一生的不懈追求。如果说小说代表了贺绪林的,那么散文就在一定程度上更多代表了他的人格。而他的文学创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纵观他整体的文学创作面貌,创作格局并未定型,有许多不确定性,虽说风格已逐渐形成,那就是他作品有一种高昂的生命激情和现实品格,但此风格也有待细化与加强。他的散文语言文字明朗清通却缺少含蓄与言外之意,感情浓烈而有的篇章却过于用力,有的痕迹,还需要在文学意义上对苦难意识的超越,对文学性、人性的深度开掘。他自己的现实人生人格和文学创作还没有完全统一,二者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这都需要更多坦露真性情的散文纪实性文字去弥合。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本质就是人格,就是人生。
  贺绪林曾在一篇文章中他记下一段古人的话以之自勉: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当时他四十岁,就因为有这样的心态和胸襟,才有了他十多年后今日的成功。当然,这成功是在一定意义、一定层面上的成功,欠缺和不足在所难免,比如知识结构和艺术超越力都有待加强。在前不久的一次闲聊时他对我说,他用《生命的浅唱》这部散文集子给自己的过去作一个告别,开始未来。我想,已是人到中年、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功的他,可能对艺无止境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那么,也可以说,正处于创作旺盛期、作品中高昂着生命意识的贺绪林,会不断否定自己,勇于进取超越自我,在自己的文学和人生道路上会不断取得成功。成功其实就是不断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