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王健墓)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7年)、前蜀开国皇帝王健(847-918年)的陵墓,座落于成都市中区抚琴东路,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和第一个经过正式发掘的帝王陵墓,也是第一个在自已陵墓内摆放墓主本人雕刻石像的陵墓。1961年,王健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成立了成都永陵博物馆。
王健本是河南舞阳人,早年为唐朝将领,唐末战乱时随唐僖宗逃亡到四川,后任利州(今广元市)刺吏。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王健遂占据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历史上称前蜀。在王健励精图治下,前蜀国成为当时社会最稳定,国力最强的国家,都城成都成为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
王健墓冢封土为园形,高15米,直径80余米,以前当地老百姓一直误传为司马相如的抚琴台,抗日战争时期,因基建于1940年发现墓冢,1942年经内迁的考古学者正式发掘时才发现是前蜀王王健的陵墓。
我曾两次前往永陵参观。2011年2月16日匆匆忙忙,只进入主墓室观赏了一下;2015年8月29日前往参观,又逢内部维修,大门紧闭,谢绝入内,我们就只到开放式的永陵公园和谥宝(御玺)广场游玩了一下,未能如意。
永陵的精髓是地宫,前窒有粗大厚重的大门(木制件为新造,金属件系原物);中室正中是用青白大理石砌的须弥座,称作“棺床”,放置王健的棺椁。棺床四周脚下,有十二个半身石刻武士,把棺床稳稳地抬了起来。(后三图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地宫后室的御床上,安放有一尊红砂石圆雕王健坐像,通高86厘米。坐像头戴幞头,身着帝王服,腰系玉带,脚蹬皮靴,神态安祥,形态逼真,其神态栩栩如生,与史书所载王健形象极为吻合。在陵墓中安放自已的石刻雕像,在国内现就此一例,也是仅见的中国古代帝王写真雕像。
永陵地宫石棺床的东、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二十四个伎乐人的雕像,这二十四个伎乐人雕像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的文物遗存,这个乐队阵容庞大,就是一个中国古代的交响乐团,在中国音乐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我入墓室参观时,门卫再三交待不允许拍照,其位置也不易抓拍,因此没有自拍的照片,还是用网络上的照片来一饱眼福罢。
在永陵外面,永陵路和三洞桥路相交的拐角处,紧临永陵公园建有一个永陵御玺(谥宝)广场,广场上有仿永陵地宫的棺床、御玺、二十四伎乐人的现代雕塑,雕塑让人更加深了对永陵的印象,但总的来说,还是墓室中千年前的石刻更具神韵、更使人震撼。
有关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照片拍摄于20110216和201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