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后(後)桥始建于1921年,1925年峻工。桥樑横跨自贡釜溪河(沱江支流),坐北朝南,为整体石拱桥,桥长100米,桥宽16.8米,桥高7米。善后桥身有大小7个桥洞,桥身两面每孔拱肩桥墩上方、有雕刻精美的、寄望能驱除水怪的“神龙怪兽”,
共12处。
1965年,善后桥经扩建整修后,桥面铺水泥砼路面。善后桥现有车道宽9.4米(基本上是最初修建时包括人行道的宽度),人行道宽3.7米(此次扩建后新修人行道)。善后桥虽历经战争和数次大水災,80多年来,至今仍然是自贡市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





善后桥“前世今生”的故事:
1,修桥之因:运盐之需。当年,自流井区釜溪河上唯一交通要道小石平桥——上桥,已不能满足自贡盐业发展的需要。上桥早已拆除,只留下已不使用的盐运码头及渡河码头旧址了。
2,修桥之资:公款建桥迄无指望后,盐商、市民共筹。盐商赚了不少钱的,下图是盐商建的“西秦会馆”,现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已成自贡市一个旅游景点。
3,命名缘由:四川各路軍阀联合打败大军阀杨森后,与滇、黔军阀一起,群聚自流井,召开善后会议。实系川、滇、黔三省军阀共谋瓜分盐税的分赃会。恰逢大桥落成,便以“善后”命名该桥,军阀门也参予了大桥落成踩桥典礼。解放后曾命名为“新桥”。
4,岁月痕迹,国恨家仇:善后桥建成十余年后,在日寇侵华战争时期,日寇曾实施“盐遮断”计划,多次对自流井盐场及周围狂轰乱滥炸。1941年的大轰炸中,桥上中弹二枚,爆破一枚,而大桥仍安然无恙,通行无阻。2018年在自流井光大街及东光路的交叉路口,建立了“抵抗、复兴”广场,以爆炸的雕塑场景,永远铭记日寇的侵我中华的罪恶历史。









5,大桥永固,名匠留芳:上世纪80年代以来,善后桥历经多次洪水冲击,特别是1983年的特大水灾,大桥仍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大桥扩建改造后,车辆通行承载10吨提高到200吨,但桥面以下仍然是80多年前的古迹,当年工匠(传奇工匠、三多寨佛子寺和尚陈葆初承担设计施工)的高超技艺使石桥永存,巍然屹立在釜溪河上。




善后桥的修建,是因为清代以来自贡地区盐业大兴,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等各种条件所促成,时至今日善后桥阅历了盐场的盛衰,人亊变迁,社会兴替,成为了一座目睹历史发展的“见证人”。
照片拍摄于2009年—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