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灵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揮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下面二图是网络图片)
2000年11月27日-12月2日,在澳大利亚凱恩斯市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都江堰和青城山捆绑在一起,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录编号:1001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至今仍控制着岷江水流,灌溉着成都平原肥沃的农田。……。
2012年5月23日(即游玩青城山后的第二天),我们来到都江堰,再一次游览了这一闻名全世界的、中国古代的,仍在造福人民的,伟大的水利工程。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故后人改称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有李冰父子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上世纪我曾多次前往都江堰,真是的百游不厌了。
有关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