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仙市镇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存,让人流连忘返。
2017年元月22日,自贡市一个难得到的冬日艳阳天,我们第三次来到仙市古镇㳺览。
仙市 古镇风光:
仙市古镇民俗风情:
茶马古道
仙市古镇盐码头。
仙市古镇“因盐设镇“,具有1400多年历史,是釜溪河当年重要的盐运码头,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昔日,自贡井盐经此入沱江、进长江、溯赤水、上蓉城、入川西、去川北、进川东、出三峡,古镇成为川盐出川的一个重要驿站和水码头。
仙市镇名人宋育仁(1857-1931年):
宋育仁出生于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是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四川第一人,四川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鼓吹的变法思想根源基于他的《周礼十种》;他的著作《时务论》提出了“君民共治”的思想,因此被誉为“新学巨子”。他以公使参赞身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在深入考察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土人情后,写出了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的《泰西采风记》。他奉旨回川大力兴办企业,促进四川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他创办了四川第一份报纸《渝报》;创办了宣传维新的《蜀学报》。宋育仁著述丰富,现存著作200余万字,涉及经学、文字学、诗词、政治、经济、教育、史学、音律等领域。宋育仁是一个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这样一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仙市镇未能很好的资源利用,只在新河街临街的墙上挂了几幅宋育仁的介绍框,不知是故居,还是曾居住过的地方。进门后,看见的是一个饭馆的厨房,山墙和屋架上还有一些有年代的遗存,均不知其所以然,真是资源浪费。
下图是2010年7月的照片.
金桥寺
金桥寺是南华宫和天上宫合併而成。该寺很有特点,一条半边街把南华宫的四大天王弥勒佛殿和大雄宝殿、以及天上宫的韦陀神(韦陀神像安放在戏台上)和观音殿,一分为四,并把南华宫和天上宫串联起来组成了金桥寺。这大概是地势太狭窄造成的吧。
金桥寺天上宫供奉韦陀塑像的戏台前沿上方,有一根千年黄荆树作的横樑,长13米,直径65厘米,黄荆很难成材,这样长粗的黄荆十分难得,曾引来中国植物学家前来考察。它巳成了金桥寺的镇殿之宝。
仙市镇陈家祠是历经150多年,保存得比较完好的祠堂建筑:
我们2010年7月和2011年11月曾到仙市镇游玩,仙市镇的变化很大,釜溪河边新建了沿河硬质便道,大街小巷很干净,但一些历史遗存不见了,正街古朴的居家门面全成餐馆、茶馆和商店,铁匠舖的两个门面中的一个也改作商店,下码头的风雨楼也荡然无存了。
仙市古镇值得一游,已去三次,有闲时再去。
有关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