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位于唐朝长安城晋昌坊(今西安市南)的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七层塔身,通高64.51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高,规摸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在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伩的雁塔名字的由来。《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墜死,欲开化小乘教教徒,后在雁落处建塔,而称雁塔。也许这一记事就是“大雁塔”名称的由来。
唐代诗人岺参咏大雁塔诗曰: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是大雁塔的真实写照。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廓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目录编号1442号。
2015年9月10日,我们从洛阳坐动车到西安,就住宿在大雁塔附近的饭店。住下后就到大雁塔北广场游览。大雁塔北广场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水景广场。我们游览至大慈恩寺前门时遇上下雨,且越下越大,因此,原计划观看的每晚均举行的音乐喷泉也泡汤了。
第二天(9月11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我一早就前往大雁塔参观。我们是顺路游览了大雁塔周边反映唐朝风情的雕塑和大门前的南广场,再进入大慈恩寺游览的。
进入大雁塔内,逐层攀登,既可参观塔内展出的文物,又可通过各层东西南北四面的窗口,观赏大雁塔周边大西安的风光。
在大雁塔北,现建有与玄奘有关的几个纪念堂,以便游人更深刻了解唐玄奘西域取经的历史和佛教西来的渊源。
到西安后的第三天(9月13日)傍晚,我们特意早早安排,再次来到大雁塔北广场,终于观赏到了以大雁塔为背景的大型灯光音乐喷泉展演。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经常到西安出差,也曾多次去大雁塔游览,但基于当时的条件,未留下多少影象。
有关资料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