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RE:RE:走进中国西部边境军事禁区——神秘的瓦罕走廊

(2009-05-05 11:28:19)

RE:RE:走进中国西部边境军事禁区——神秘的瓦罕走廊

沙尘暴下的喀什机场军用直升

 

  解放军驻守瓦罕走廊战略点  曾发现不明飞行物入境


  鉴于后边的旅途将更加艰难,为了便于我们的采访,排依克边防派出所副所长那买提决定陪同我们。离开排依克,道路情况果然一步步恶劣起来,由于受到融化的雪水浸泡侵,砂石路面变得泥泞不堪,很多路段只有中间被推土机推过的地方露出了路面,两旁是高高的雪墙,仅容一辆车勉强通过。海拔的不断攀升、越来越颠簸的路面,愈加稀薄的空气以及不断严重的高原反应极大的消耗着我们的体力。越野车就这样上下颠簸着缓慢的前行,不时碾过山坡上落下的小碎石、趟过积雪融化后形成的烂泥坑,依靠着沙漠王强悍的越野能力,我们暂时还没有碰到什么大的困难。


  从排依克西行一个小时左右,穿过瓦汗三桥,我们来到一个宽阔的山口,这就是著名的明铁盖,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沿这个路口一直向南便会进入巴控克什米尔。明铁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不但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晋朝僧人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求佛,唐僧取经东归都曾途径这里。唐朝著名将领高仙芝率轻骑长途奔袭百日,经明铁盖灭小勃律国,打通被吐蕃阻断的丝绸之路,创下古代战争史上经典的远程奔袭、以少胜多的战例。由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常年动乱,以及中巴公路的开通,如今的明铁盖早已失去了曾经的喧嚣。站在瓦汗三桥上向南眺望,被积雪覆盖的砂土路只有在几处积雪融化处隐约可见,著名的丝绸之路南通道在这里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从明铁盖西行不远,我们来到了瓦罕走廊内地一个战略控制点,这里驻扎着一支解放军边防部队。部队官兵热情的接待了环球网采访团。据部队负责人介绍,这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扼守瓦罕走廊的咽喉之处,早在民国时代,国民党军队就曾在附近驻扎。从明铁盖向西,还部署有两支边防部队分别扼守走廊内的另外两个战略控制点。此时已是下午2:30,从塔县出发开始,我们已经行进了4个多小时。在部队负责人的热情邀请下,我们在部队食堂一起吃了午饭,四菜一汤,有鱼有肉有青菜。部队负责人告诉环球网记者,只要大雪不长时间封山,官兵们每天都能吃到这样的饭菜。在我们的旧印象当中,边防部队的伙食条件一般很差,这顿简单的午餐颠覆了我们的老观念,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国力强盛带给军队保障条件的改善。如今的边防部队条件仍然十分艰苦,但这种艰苦已更多地体现在精神方面,孤独感是官兵们公认的最大困难。

  同排依克派出所指导员的感受相同,部队负责人认为瓦罕走廊并不像外界描述的那样形势紧张,当然他们没有放松警惕。作为走廊内的第一个战略据点,这支部队担负着十几个山口的巡逻任务,尤其是911之后,部队加强了对整个巡逻区的控制,至今从未发现过有人从国外渗透入境,不过可疑的敌情还是有的。据该部队另一位负责人介绍,一支巡逻队曾经在夜间巡逻时发现不明飞行物体,从天空往下照射光柱长达一两分钟,有可能是来自境外的无人飞机。不过近年来,我军也加强了对边境的空中巡逻,在大雪封山季节,我军也采用了直升机巡逻的方式,严密监控边境一举一动。告别驻军营地时,部队负责人带领官兵列队为记者团送行,他请环球网记者转告全国人民,“请祖国人民放心,只要我们坚守在这里,就一定会保卫好祖国的边境!”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