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供奉着四位菩萨,99%的人不知道真实的意义!
(2020-06-23 15:34:35)
标签:
佛学杂谈 |
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九华山佛教至明初获得显著的发展,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
人生在世,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普贤菩萨所践行的是以智慧上求无上佛果、以慈悲下化无量众生的菩提道,由于难行能行,不辍不止,因而意味着“大行”。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而且纯一妙善,所以称作普贤。弘一法师赞叹曰:“愿得普贤真愿行,常乐利益诸众生。”普贤菩萨的启示意义在于,生命重在践行。要向难处行。人生的磨难本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顺境固然让人欢喜,但也掩盖了许多问题。身处逆境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进行自我完善。
这就是山上供奉的第一尊观音,慧锷也被奉为普陀山第一代祖师。
《妙法莲华经》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其解脱。”
观世音菩萨象征着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因此称为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还需要智慧,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字“观自在”就是表其智慧之德。
慈悲与智慧,本来不可分离,有智慧才有慈悲,有慈悲才体现智慧。
佛教说“空”,但如果执着于空就是顽空,与觉悟就远了。
对治顽空的办法就是慈悲,为人拔苦,给人快乐。在这个给予的过程当中,才能领悟真正的快乐。
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能够领悟让自己快乐的智慧,也就懂得了慈悲。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她做好事,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只要在危难之中称一声菩萨的名号,你实时可以脱离苦厄。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化作观世音菩萨一样给予他人帮助,生起恕人之心念、助人之善念的那一刻,人人都可以是菩萨。五台山——文殊菩萨:大智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的建造地之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文殊菩萨,全称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文殊菩萨智能、辩才第一,“智慧超群,洞悉般若”为众菩萨之首,称“大智”。
常见的文殊菩萨圣像头戴五髻宝冠,象征内证五种智慧;手持宝剑,象征用般若智慧斩断一切烦恼;骑乘狮子象征以狮子吼音说法,震醒迷惘众生。
据说,登上五台山虔诚礼拜五方文殊,能够帮助人们开启智慧,放下执着,摆脱名利的束缚,离诸苦恼,开启人生的大智境界。
倘若我们自以为很有知识,不去认真思考、深刻领悟宇宙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那么,即使天天朝拜五台山,又怎么能见到文殊菩萨呢?
须知,菩萨并不是神,而是具有极高精神境界的人。我们每个人,只要具备宏大的愿心、宽广的胸怀、高度的智慧,并真心诚意付诸实际行动,就已经在成为菩萨的道路上行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