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必要出来说几句。
大盘太疯狂了,指数拉的嗖嗖的,眨眼几天三四百点上去了,不过相信大多数人心里是凉飕飕的,空涨指数不赚钱呗。券商连续上涨,今天银行股也集体涨停,一个字:疯。
自己的持股,这几天获得感不强,甚至是和大盘逆势做对,有朋友说,你吃了半年的肉了,不能让别人也吃点?
释然。确实如此,这几天的盘面基调就是:涨得多的调整休息,滞涨的开始估值修复。但是不代表什么垃圾都在涨,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上。的确是低估区,几倍十几倍市盈率的估值确实是洼地,记得去年就有建仓平安招行的朋友,一直在骂为啥估值低的不涨,现在轮到了,不知是否坚持到了现在。
其实,投资就是这样。不见得你觉得低的时候买入就一定立马涨,但是你得有这个信条,否则持有几个月最后愤然出走,那现在连续拉升就与你无缘,甚至搞崩你的心态,这才是最致命的。
所以,现在看着金融地产资源股拉升几天,吃不到肉也有点难受,但是并不很羡慕,因为你不可能什么肉都要吃,也不可能所有的钱都要去赚,也不可能都能正好赚到。板块轮动都能精确把握,这个很少能有人做到。我一个朋友做基金,最近三年收益150%,但是这几天净值却比较平稳,甚至还有所下滑,我想假如上周他精准切换到金融,肯定净值这几天得蹭蹭的直线拉升吧。显然事实上没有,我想假如他的风格是一直跟着市场风格转动而大幅换股调仓,我想他也很难做到最近3年150%的基金收益率。
大概看了一下行情,今天沪指上涨180点,涨幅5.71%,但是涨幅超过5.71%的也就700多家,还占不到3900家上市公司的零头。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去羡慕券商银行,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就能重仓参与?你看不上这些板块,说那么多也没用。
下午还跟一个朋友微信聊天,讨论“牛市来了”是不是干点猛的股?何为猛股,那就是赚点快钱的意思,其实一个人思想认可快,那就不管牛市熊市都是快的思维,也很难做到快慢的转换,除非是人格分裂型投资者。


是不是有点酸?有种吃不到葡萄的感觉。
就算有吧,没有可能才不正常。不过还是要端正心态,可以羡慕但是不要嫉妒恨。
几个月后,“后视镜”回头看看,其实还是那么回事。“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不要告诉自己这次不一样了”。都是老股民了,一次都不新鲜。谁能在股指下跌中稳住阵脚,谁能在大盘风雨中持续创出新高?那必然是优秀企业。
所以几天不涨不要慌,涨多了休息一下很正常,估值偏高后等待下个季度业绩的公布,如果依旧高增长,那么就能消化目前高位高价的估值,甚至继续走出新的征程。“好股越涨越便宜,垃圾股越跌越贵”就是这个道理,搞不清楚上涨的本质,就算侥幸运气不错,常在河边走,还回去是迟早的,毕竟财富与个人认知是相匹配的。可能你一周30%盈利,但是年底还能否保得住难说,我们用半年搞来50%,可能最近跑输指数,但是年底我想保住50%是没问题的,甚至再创新高,而这些都与大盘指数无关。大盘不能去猜,靠猜你也做不好投资,靠猜你也抓不住任何的行情,无论快或者慢的。
前一段有人问我大盘最低能跌到哪里?我说不知道。我明确告知,这里是往下200点但是往上可能有2000点的位置,胜率极高,不要去试图买到最低点,有什么意义呢?而真正是最低点的时候,人性往往是更恐慌的。
所以,交易本来就是个很矛盾的问题,就算看准了指数,入场操作就能万无一失?可能年后你判断大盘下跌,但是创业板却走出持续行情,这几天你判断大盘上涨,可是大多数股票却没有跑过指数。所以我一直奉劝各位不要看重指数,关注企业的成长才是根本,无论是高价高位成长股,还是地位低估价值股,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需要的是你的耐心与信心,而不是凭感觉去追涨杀跌,否则一轮牛市过后你依然是惨淡收益,熊市就自然不用再提。而优秀企业我想定是可以穿越牛熊,纵然会有阶段性的休息,但是赚企业成长的钱,远比去赚市场情绪的钱来的容易,并且多了一分淡定坦然,少了许多刺激惊慌,当然你要是来为股市做贡献的除外。
牛市熊市其实并不重要,假如牛市来了,这大涨之后你就敢买了?假如是熊市里的反弹,你就要趁大涨抛售持股?靠猜测真的很难,收益上也难持久。跟我交流的有两三年的新股民,也有十几年的老股民,理解到股市本质的并不多,十几年了还是一本糊涂账的不少,十几年了还在亏钱的也很多,不爱学习总结悟道的大致都是这种局面,新股民不去领悟哲理,十年后或许也是如此。指数难预测,还是研究企业相对容易,如果有赚企业成长的钱的小能力,再加上市场情绪高涨(牛市),赚两种钱,它不香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