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占豪收评:短期走势判断与操作策略

(2009-07-17 14:48:19)
标签:

股票

理财

短期走势

操作策略

黄金游戏

分类: 股市评论
   大盘基本上可以确认短线进入了震荡休整期,今天前三个交易小时均很稳健,最后一个小时有一波小的跳水,差点封闭周三的缺口。但技术上大盘又逼近了短线反弹,而反弹从技术上说演变成大幅上攻的可能性较小,这样的形势就决定了短期走势应该以震荡为主,2008610日的大缺口的回补恐怕要在蓄势之后完成了。

    从大盘近期的成交量级来看(连续两周创反弹成交额新高),行情已经再度发生质变,本轮行情反弹高度远不止3200点这么简单,更可能是突破3500点甚至突破3786点这个箱顶从而向4000点左右运行。不过这些操作也都是一步步来进行。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当前行情的判断基本就是:中长期趋势暂无改变之虞,行情还有拓展空间,短期进入震荡调整阶段。笔者午评中也对下半年的炒作思路做了剖析,下半年的思路基本如此,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意外。

    策略上,战略是不用改变的,持股坐轿仍是笔者的主流观点,因为那些有中长期潜力的板块个股从中期角度来说不必做太大的改变。战术方面,只要对那些短期涨幅大有调整要的个股进行调仓,对反弹以来涨幅很大做逢高出货进行调仓换股即可。调仓方面,钢铁股要等它调整在低位才适合介入,金融股还在调整,在调整的低位是可以考虑介入的;相应如交通运输这是可以密切关注的,军工概念、世博概念、新能源环保概念是可以适当关注的,消费概念股是值得关注的。下半年,炒股盈亏关键在于思路和买卖时机的把握,这两点需要战友们多费点心思。

《黄金游戏》交流平台(《黄金游戏》交流邮箱:goldengame@163.com,平台交流宗旨:平等、没有门槛,大家一起游戏的技术交流平台。这里没有老师,只有朋友和战友。三类问题不回答:1、直接咨询个股;2、过度敏感问题;3、私人问题。):

来信:

 占兄,你好。 潜水半年,第一次给你写信。

        首先,想谈一下《黄金游戏》。占兄出书传世的想法可以判断两本《黄金游戏》绝对值得收藏,因此毫不犹豫地当当了。人生总要寻思点意义,我想著书立言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其次,有两个问题想请教。

       一、我是新人,炒股刚半年多,对技术和图形有一些了解,但一直比较困惑的是感觉指标很多时候都是滞后的。包括MACD KDJ 这些指标总觉得是回头看看都对,但明天怎么样似乎永远无法预知。占兄关于趋势的论述我也看过,但还不理解具体怎么判断趋势的强弱和升降。我不是那种做短线的,一只股票的平均持有时间有23个月,因此对技术指标学习的不够,见谅。

        二、一些股票网站提供的资金流向、主力控盘、账户数量等信息的参考价值大吗?能否作为我们小散的操作依据?比如新浪财经上有关于散户主力买卖扇形图、老钱庄网站上的超赢数据(可以看主力、散户的资金流向和持仓比例),也不知道这些数据是真是假(有看到相互矛盾的数据,一个月前买进的600456宝钛股份,新浪的数据和老钱庄数据就是相反的),作为新人对这些东西真的有点不知所措,真诚希望得到占兄的指导,谢谢。

                                  2009-7-1

交流:

        股市如世事,你只能对未来作出估计,却永远无法对未来肯定,否则也不会世事无常,这也是世界的魅力所在。其实,强弱很好理解,量能其实就是力量,而K线就是量能所体现出来的强弱表象。理解量能、趋势、K线、均线,关于趋势强弱其实就不难理解了。其实,炒中长线一样需要技术,而且一般情况下至少有一半资金是做中长线的。其实,判断行情单凭技术还是不行的,还要综合宏观政策面、宏观经济面、消息面,然后再结合技术面才行。

        第二个问题。首先,如果那些都能作为操盘依据还有赔钱的吗?决定盈亏的永远不是用的什么工具,而是使用的人。当然,这些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关键在于使用的人能不能辨别和分析。就像你说的一样,有时数据都是相反的,这明显就是统计方法不同,那么谁的是对的?谁的是错的?也许都没错。所以,还是以技术为准,真正利用技术的还是盘面上,不在于这种统计方法没有标准的数据。

 

黄金游戏(二)熊市能赚钱》、《黄金游戏(一)-A股获利》当当网购买链接地址:http://search.book.dangdang.com/search.aspx?category=01&key2=%u5360%u8C6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