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占豪收评:A股进入牛市?

(2009-03-24 15:08:03)
标签:

财经

证券

a股

牛市

product

中国

股票

分类: 股市评论
    最近各种消息、舆论满天飞,各种说法都有,最雷人的就是“A股进入牛市”。之所以“A股进入牛市”的言论雷人是因为股市不是鸡市也不是鸭市,牛市怎么就那么容易来,07年走了,09年又来了。就现在这种跌幅,要想真正进入长期主升的牛市必须经过几年时间的震荡修正,否则技术上根本无法实现,当前中国股市已经不是那种几百上千亿的市场了,而是几十万亿的大市场,如此规模的市场真正进入牛市必须政策、资金、经济趋势、技术趋势都进入较好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不可能说今天牛明天熊后天再牛,更何况A股的规律是牛短熊长。

    “A股进入牛市”只是一个噱头,或者说是一种迷惑双眼的东西。比如说,在舆论引导“A股进入牛市”后大盘持续上涨,这样以来整个市场真会好了疮疤忘了疼,真的就以为“牛市来了”。但实际上,这种时候或许就是大资金离场的时候。想在股市生存,投资者必须分清楚哪些是噱头,哪些是有用信息,分不清这些那么被别人卖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那早晚会被股市巨浪所淹没。

    在笔者看来,当前中国股市由于短期暴跌超过七成,加上政策面转暖、货币政策宽松、财政政策宽松等原因使得市场迎来了中短期机会,换句话说就是阶段性行情。这个阶段性行情的特点就是有一些牛市特征,可以成为阶段性小“牛市”,但总体上市场仍处熊市。笔者曾经多次说过,投资者绝不能忘了昨天,要在把握行情的同时随时注意风险,别忘了大小非并没解决,世界经济格局也并没安定,特别是美元的大幅贬值预期可能带来世界性的更大危机,这些都可能是行情的不安定因素,随时可能爆发。因此,操作上一旦趋势除了问题,那么就要注意躲避,避免二次受到巨大伤害。

    不过,短线上无论如何行情是向好的,这也是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中好好操作的原因,这样的市场状况是熊市中最好的时光。应付当前行情,不要去管什么牛市熊市的噱头,最主要的还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去尽量多的把握行情获利,这才是应付行情的关键。

    另外,注意观察会发现美股与A股节奏已经完全不同,这和经济是同样的,中国的经济与美国也完全没有同步。因此,炒作上投资者不要盲目以美股为依托地去炒作。比如今天,要在这波行情之前,那六个点以上的涨幅对A股影响是很大的,但今天A股涨幅不大且成交量比昨日还要小而且还主要集中在第一个交易小时。

《黄金游戏》交流平台(《黄金游戏》交流邮箱:goldengame@163.com,平台交流宗旨:平等、没有门槛,大家一起游戏的技术交流平台。这里没有老师,只有朋友和“战友”。三类问题不回答:1、直接咨询个股;2、过度敏感问题;3、私人问题。):

来信:

占豪:你好

    我已经关注你的博客已经有半年多了,我的炒股经历是在2000年至今,但是中间是几进几出,在2008年3月觉得股市跌的差不多了,有参与这个游戏当中来了,回顾一年的经历 ,还是小有收获,尤其是在你的博客中受益扉浅,我有个问题.

    现在金融危机好象还在蔓延,早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最近在网上和媒体中都在谈到金融危机是否会发生第二波有不同的看法,最近 在中央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里也有不同的看法,我想知道你对现在能否出现象宋鸿兵所描述的金融危机第二波有什么看法?

                             michael

交流:

  我不认为还有什么第二波,现在已经没有波的问题了,而是已经陷入了经济为继,世界经济已经陷入了衰退,这还有什么可争议的吗?经济危机比金融危机要大得多,哪里还有金融危机。

    在笔者看来,西方经济体将陷入较为长期的衰退,想走出来至少要数年时间,如果数年都不能走出不能排除出现世界大范围的动荡。从总体上看,当下世界经济问题很严重,这种解决必然是世界一个重新洗牌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还记得1929年大崩盘后吗?几年后就发生了世界大战。大的经济危机如果处理不好,世界动荡很可能在几年后到来,这才是最为严重的。这是中国为什么现在仍不能去盲目出头的重要原因,必须保证自己、保存实力才能应付未来,保障自己。

《黄金游戏(二)—熊市能赚钱》当当网购买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03126

《黄金游戏-从A股获利》当当网购买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746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