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占豪收评:三种技术模型是本周获利之道

(2008-12-08 14:56:50)
标签:

股票

财经

个股

模型

大盘

分类: 股市评论
    大盘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上升通道,在这个上升过程中波动是难免的,但个股机会将可能不会随着大盘的波动而波动。实际上,指数给人的只是信心,只有抓个股才是获利的关键。既然当下大盘系统性风险暂时已经不存在了,那么投资者更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个股而非大盘身上。

    上周自周二笔者就一直强调了市场的获利模型,经过一周来的验证可以说是“稳、准、狠”。那么,后市的获利模型是否有变呢?还是有新的获利模型?笔者以为,老的模型机会犹在,新的模型也在酝酿。

    一、 上周酝酿的老模型是随大盘第一波上涨后进行调整,调整时大幅缩量的个股。那些后来狠抓这类股的投资者一定获利不菲。当然,这类股里面现在很多都已经大涨,但依然有些个股处于刚突破的状态,特别是刚突破60日均线短期涨幅不大的个股,后市仍有较大机会。这是第一种上涨模型股。

    二、 本周又产生了新的获利模型。其中一种技术形态是股价在第一波上涨后一直强势盘整,股价没有怎么跌也没怎么涨,这种类型的股票只要突破平台,一般会有15——20%的涨幅是没有问题的,有些甚至更高。因此,这类股票是一种新的获利技术模型,投资者可在收盘后细心寻找。

    三、 前期一直滞涨的个股是最后一种获利模型。这类股票前期一直不怎么涨,迄今涨幅还不及大盘,这显然是资金未关照道以及其持股机构误判的记过。那么,后市这类股一旦反应过来,必然会受到新入资金的关照,其持有机构也会幡然醒悟而做多。因此,这类技术图形也是本周最佳的获利模型之一。

    当下市场量能已经放大到这种底部,投资者完全没有必要太担心大势的突然转坏,这么大量能的支撑已经说明上涨远不会这么快结束。现在1850点——2000点之间堆积的筹码最多,那么这个区域的技术支撑就很强,短期后市上涨动力应该很足。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寻找个股操盘获利,个股是否选择对,操盘时机是否正确才是当前获利的关键。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者能否获利以及获利的多少已经不再与大盘那么戚戚相关。

《黄金游戏》交流平台(《黄金游戏》交流邮箱:goldengame@163.com,平台交流宗旨:平等、没有门槛,大家一起游戏的技术交流平台。这里没有老师,只有朋友和“战友”。):

来信:

豪兄:

     您好!多次来信请教股票知识,多有打扰,一并谢过!看完了您的著作《黄金游戏----从A股获利》,感觉现在炒股有了基本的框架和思路了,不像过去很随便地凭感觉(也是不懂)买卖股票。正如你书中所言:操作股市分为三个程序:一、判断大盘趋势;二、寻找市场热点板块;三、寻找龙头个股。炒股就是炒预期,再加上技术指标分析。

这里有个问题向您请教,我也知道您平时很忙,望能抽空赐教:一只股票某日的换手率太高(譬如2008-12-3的龙头股份,换手率尽然高达35%左右),是不是说明了主力在出货?这样股是不是就不能再继续持有了?

顺祝你工作顺利,身体安康!

                                        爱问知识的人

                                               2008-12-4

交流:

    高位的大换手一般不是什么好事,但也有例外,比如之前的隆平高科,如果没有那么大的换手就不可能在那种大环境下快速翻几倍。但总体来说高位放量不是什么好事。从这点判断主要是要根据大势,有时候主力即使已经出局,或者有的主力资金入场或者大环境好,它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一段。所以,我个人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而且利润可观的情况下是一定逃跑的。逃跑后再换其他股票更保险,资金利用率也更高。前面所说都市熊市状态下的情况,但如果是处在一个牛市中后期以前的阶段,那么有些个股出现翻倍后的的放量震荡并不一定是出货,有可能只是主力做些仓位、技术方面的调整而已。因此,对于这种情况要放在不同的局势下才能分析清楚。个人认为,操作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系统,有了系统之后也可能会判断出错,但整体上成功率会提高,而且会加快资金利用率。炒股永远不是在一只股票上发财,而是在不断的积累中获利。

《黄金游戏-从A股获利》卓越网地址: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uid=168-9414950-1031424&prodid=zjbk8006u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