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占豪收评:最后两交易日的抉择

(2008-11-26 14:58:52)
标签:

财经

基金

黄金游戏

product

月线

股票

分类: 股市评论
    明后天周四周五,是本周也是本月的最后两个交易日。从技术形态上说,周线和月线都将对较长一段时间的走势有着重要而且直接的影响。最后两个交易日最好的结局当然是放量突破,只要在本月月线上收出强劲的放量上扬,那么十二月至少还有冲高的机会,大盘也就能有向2300点挑战的可能。周线上则更为明显,如果大盘再向下跌在K线上就行了黄昏之星,是再度下跌的征兆。

    当前行情,投资者最重要的仍是控制好仓位,不见兔子不撒鹰。这个时候顶多也就是半仓,不能再多。放量突破60日均线可加仓再吃200点的空间,如果破位下跌就是半仓最好也是减掉。市场就是这样,没有任何同情心,作为投资者必须要做的就是执行操作纪律。

    笔者午评给出简单的策略口诀“放量拉升有希望,缩量盘整要观望,放量跌破跑路没商量”,就是首先要避开风险,然后再考虑盈利。没有风险意识,不作风险防范措施,一旦出现大机会又拿什么筹码和市场进行博弈呢?

    最后两个交易日,投资者一定要见机行事,如果到周五还是这种不死不活的状态,那最后还是跑路吧。当然,如果放量上涨则还可以考虑介入。不过,在2000点附近如果还不能放量到900亿左右就还是要小心,这种不能和前期量能持平的上涨多半也是假的。

《黄金游戏》交流平台(《黄金游戏》交流邮箱:goldengame@163.com,平台交流宗旨:平等、没有门槛,大家一起游戏的技术交流平台。这里没有老师,只有朋友和“战友”。):

来信:

占老师:

    你好。我想谈谈我的个人经历。我大学毕业以后考上事业单位工作,平时工作不是很忙。在2007年第一季度的时候对炒股产生了兴趣。虽然第一笔投资刚开始亏损,后来死拿着居然还小有盈利。从那以后,我一直买关于证券投资的书来读。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都买过。但是关于怎么学习炒股。怎么入门到现在仍然是一头雾水。我想知道的是像我这样的散户完全通过自学能否掌握炒股的技巧。我看到陈江挺的《炒股的智慧》中说全职炒股至少要五年才能入门。我也想过到证券公司去兼职学习,这样是否能快些?或者是转行从事跟证券有关的工作能学习得快些?老师在博客里也简要地提及了学习炒股的一些过程。我想问问老师能否就自身的经历讲述一下像我们这种平时有工作,现在准备好努力学习的初级散户,通过什么程序或是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技巧?

    老师有没有开办类似培训或指导的交流方式?我想拜师,可以么?

谢谢老师!!!

学生:初级散户

交流:

    炒股能否入门在两方面:天赋和是否得法。其实,任何事物只要以婴儿心态去勇于认知和学习都能学懂,都能学会,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个成年人往往把自己画地为牢框在了一个框架里,所以无从下手。作为一名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还没到画地为牢不能进去的境地,怎么能说不能入门呢?

    首先我说的是,炒股入门容易实战能力难。可以毫不夸张也有些不自谦地说,我的一本《黄金游戏》可以让你一天就入门。何谓入门,只其然也,明白了其中的一些根本原理就能入门。这些入门就是投资心态、理念、技术的大框架,有了这个框架再去学习方能得法。你所谓的读了很多书只是肤浅的读了而已,根本就没入门,也就是说你根本就没有框架。“学武不练腿,十年也白给”,这个腿就是马步桩,桩即是框架。所以,我的建议是先把股市的基本原理搞清楚,再去学习技术。

    炒股水平与工作无关,教经济学的教授我向他请教经济话题,但股票话题他得请教我。我经常看到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抄袭我的文章,有的甚至在公开的大网站、报纸发表,你能说去证券公司就能学到技术吗?学在己不在人。

    在我的概念里,学习炒股就是学知识、实战、思考,再学、再实战、再思考……循环往复。炒股没有最高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最高。个人认为,今天的两篇交流值得那些不入门或不得法的投资者回味。股票没那么高深也没那么神秘,只在于你敢不敢去搞它。这和小伙子看到美女首先不应该考虑自己配不配,而是敢不敢。很多人喜欢自称“小散”,我极不喜欢。什么小散?你是一个“投机者”,是来赚钱的不是让人鱼肉的。你无法靠资金和信息赢钱,但可以靠技术、靠头脑。

《黄金游戏-从A股获利》当当网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746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