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经济新闻约稿:理财产品零收益暴露三方面问题

(2008-02-28 13:31:51)
标签:

股票

 由浦发、民生、深发展理睬产品“零收益”引发的大声讨近来在媒体以及网络掀起一阵阵轩然大波,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质疑声、媒体的声讨声以及银行的辩解声不绝于耳。对于理睬产品的零收益笔者认为暴露了三方面问题:

    一、暴露了银行理财能力的不足。零七年,无论A股还是H股都经历了一波不错的牛市行情。作为专业理财机构的银行,在这种行情下依然给投资者交出了收益率为零的答卷的确难以让人满意。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银行甄别相关理财产品的能力严重不足,银行体系内本身就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财人才。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银行在缺乏相关人才的情况下大量推出相关理财产品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对于银行本身来说,这种完全不能带来收益的理财产品将直接影响其在理财市场自身形象,也将逐渐失去公众市场的信任,这对急需创新产品来提高收益的银行来说无疑为自己的前途蒙上阴影。

    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作为期望产品多样化、盈利能力多样化的银行来说,急需培养相关的理财人才,改变这种理财产品零收益的局面。

    二、暴露了相关监管制度的不足。管理层一直提倡银行系统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从而使理财产品多样化,以使银行体系内的储蓄存款达到流动的目的。但从监管的体系上看,仍存在较大的漏洞。

    首先,没有关于相关理财产品定期信息披露体系。客户对自己购买的产品不了解,也不知道运作情况,信息的不透明直接导致理财客户的不理解。

    次之,缺少对银行理财产品宣传方面的监管。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页上,你几乎无法找到关于其理财产品存在哪些风险以及银行对风险的客观评价,更多的则是收益率最高可以达到多少甚至最低可以保证多少收益的宣传。这直接导致客户的购买本身就是不理智的行为。

    再次,国内资本市场理财产品依然贫瘠。客观上讲,假如国内资本市场层次较多,就不会出现国内银行理财产品迫不及待的高位接盘港股的状况。

    三、暴露了投资者理财知识的贫乏。从笔者的了解上看,在购买理财产品的人群中,大有一部分人以为购买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差不多,并且可以坐收高收益。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大部分人购买理财产品并非经过深思熟虑和精挑细选,而仅仅是一时冲动。因此,对投资者来说,零收益是吃了一堑,但更应该因此而长一智。既然是投资就会存在风险,既然选择去投资就更应该了解其中的风险与机会,绝对不能盲目从众。

    笔者这里建议:无论购买任何理财产品,请仔细研究其风险与机会,请理性投资。对于购买理财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所购买产品的管理人,管理人水平高则收益高,管理人水平低风险必然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