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德茶文化的发展考察刍议

(2016-04-17 14:26:48)
标签:

温阜敏

英德茶文化的发展考察

李翠娟

分类: 毕业论文指导

 英德茶文化的发展考察刍议

英德茶文化的发展考察刍议

文学院12级汉语言文学2班 李翠娟

指导教师:温阜敏

 

摘要:我国古老的茶区英德(古称英州)有着其独特的茶文化。英德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茶叶种植提供良好的环境、英德茶文化的历史积厚流光、博大精深而发展到如今更是种茶面积逐渐扩大,提高茶叶品质的同时,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以茶文化为依托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英德茶文化的发展潜力巨大。英德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及文化内涵与现代倡导以茶结友、健康养生、反腐倡廉的社会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英德茶文化的发展值得细细考究。

关键词:英德;茶文化;发展;考察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tea culture investigation authority

Abstract:the our country ancient tea area, Britain (called the state) has a unique tea culture. Britain'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can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ea growing, th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tea culture thick deposition tim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and development to now more kinds of tea area is gradually expanding, tea sales channels to broaden and relying on the tea culture tourism booming. British tea culture with its unique historical trajectory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modern advocate make friends to tea,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social idea of anti-corruption and building a clean government have the same effect, 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tea culture is worth it.

Key words: Germany; Tea culture; Development; inspection

  

目录

引言. 4

一、英德独特的地理位置对茶叶种植的影响. 4

(一)、英德的地理环境及其气候条件... 4

(二)、英德茶叶的种植略况... 4

(三)、英德茗茶掠影... 5

1、英德红茶... 5

2、英德绿茶... 6

二、英德茶文化的历史及现状. 6

(一)、英德茶文化积厚流光、博大精深... 6

(二)、英德茶文化的发展近况... 7

(1)茶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7

(2)茶叶品质不断提高... 7

(3)茶叶市场不断拓阔... 7

(4)饮茶习惯延续,茶礼发扬,茶禅不断探索... 8

(5)茶旅游发展方兴未艾... 8

三、英德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8

(一)、以茶会友,社交功能... 8

(二)、以茶代酒,倡廉功能... 9

(三)、茶禅结合,养生功能... 11

结语.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英德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愈发值得品味和鉴赏。英德地区不但传统茶俗流传至今,而且茶文化的内涵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仅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茶俗,而且有蕴含当代化气息的茶艺;不但有着简洁朴素的茶礼,同时还有着寄情于茶的茶人、茶事与茶德。英德茶叶的品质更是可圈可点,英德红茶享誉国际,深受各国饮茶爱好者的喜爱。

本人通过查阅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到当地的博物馆、文化工作研究室查找记载档案,还走访了一些茶叶种植园及英德重要的茶叶产区,到田间地头和茶农聊天等等的方式实地详细地进行调查,所考察结果会呈现在我以下的论述当中。

一、英德独特的地理位置对茶叶种植的影响

(一)、英德的地理环境及其气候条件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南亚热带逐渐向中亚热带地区过渡的英德茶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7℃左右,全年温暖多雨,无严寒无酷暑,且生物气候具有过渡性特点[1]。英德年平均降雨量1876.8mm,全年无霜期316.7天,且英德市境内是山地,丘陵地貌为主,不易给水,排水性好。泥土条件也较优越,山丘与丘陵之间的形成了以黄、红壤土为主的土层深厚的缓坡与台地,这就为茶树的种植提供了天然的地势;土壤中的含氮量及有机质都在中等以上水平,大多数PH值在4.5至5.5之间,因此土壤多呈酸性,恰给茶树的生长提供非常适宜的土壤条件。纵观气温、降雨、地形、和土壤条件,这样的气候与得天独厚的地舆环境为茶树的种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二)、英德茶叶的种植略况

目前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英德大约有2.62万亩已经投产的茶园,同比其去年就有3500亩的新增种植幼龄茶园,英德全市的茶园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英德全市的茶叶在年产量超过2000吨,这样的产量每年还在大幅度增加,光是2012年就增长了6%的茶叶产量;茶叶总产值大约8.2亿,就比2011年增加了大约3亿元人民币[1]。且随着英德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英德高香型茶园的种植面积还将不断扩大,英红九号的培植量更是位居榜首。作为是广东最著名的红茶产地之一,英德绿茶在广东茶叶市场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以及各科学技术方面的大量投入,英德红茶种植面积呈现大面积扩大趋势,被投入到茶叶种植的人力物力也逐渐的加大。

(三)、英德茗茶掠影

1、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的植茶和制茶工艺水平都颇高。英德人在20世纪五十六年代,集结了大批国内优秀的茶植专家,利用广东省先进的茶叶培植技术力量,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的方法成功研制了英德红茶。英德红茶有油润的光泽,茶叶细嫩匀整,茶香浓郁,茶味甜润,茶色红艳,与滇红、祁红相比更是别具风格。英德红茶的在一段时期内声誉响彻海外,销售的市场更是广阔。一些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皇室常用其来招待上宾贵客,可见对英德红茶更是青睐有加。

此外,驰誉中外的“金帆牌”红茶品牌就是英德红茶的卓越代表,茶叶产品质量可圈可点,茶叶花色繁多品种齐全,因其是全国红碎茶制定二套样实物的收购标准且专供出口创汇而享誉全球。“金毫茶”系列的茶叶品种,在九十年代初被研究开发出即显示超群的品质,茶叶质量令人赞不绝口,更是一举成为红茶中的“佼佼者”,令世界瞩目。

“英红九号”近年来逐渐成为英德红茶的代表品牌,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口感,浓香的茶味,均匀靓丽的色泽,产量少却品质高,在英德众多的红茶当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最受市民及游客欢迎的英德红茶,也作为英德特产,让英德荣获“红茶之乡”的美誉。

2、英德绿茶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拉动内需的需要,英德绿茶逐渐在茶叶市场崭露头角,因为它茶叶的质量不输红茶,产量大而品质优良,在英德众多品种的茶叶当中也是占据重要地位。英德绿茶茶味芬芳,茶色清绿,茶形秀气,味道甘醇,大多数绿茶爱好者喝过英德绿茶之后也是称赞有加。

二、英德茶文化的历史及现状

(一)、英德茶文化积厚流光、博大精深

英德茶叶种植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英德茶积聚浓厚的文化底蕴。早在距今约1200年前的唐朝茶叶的种植轨迹已经寻找到它的踪迹。根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764年)记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3]。当时英德、曲江等地方就是当中所说的韶州茶叶种植区了。又依据《世界茶业100年》中研究论证表明在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地区就已经有茶叶的种植生产,“英德早在明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了当时广东省的11个产茶县之一”[4]。从以上的记载就可以推知英德茶叶的种植历史之久,英德植茶历史悠久确实是有史可鉴。

英德茶文化博大精深。英德地区植茶、制茶、茶艺都不简单,英德制作茶叶工艺精湛,就英德红茶而言,就要“鲜叶、萎稠、揉捻、发酵及干燥”五个程序进行,并且每道程序都有严格的操作方法,对于每个程序的细节把握更是细致,对茶叶品质的把关严格。此外饮茶文化遍布城乡,蔚然成风,可谓是老少咸宜。

茶俗茶艺更是古已有之,秉承至今。光是饮茶方面英德茶乡人就有非常严谨的饮茶工序,当中对水的要求,茶叶品质的考量,冲茶品茶工序的繁杂都是极其讲究的,整个茶艺茶俗也算得上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饮茶的习俗虽历史悠久也传承至今,来客倒茶,婚礼敬茶,以茶馈友,饮食“擂茶粥”等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得以保留和发扬。

(二)、英德茶文化的发展近况

(1)茶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据了解,随着一大批现代化的茶园在英州大地上出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省属英德茶场首次尝到茶叶改革的甜头。植茶运动在英州大地上此起彼伏,光是新式茶园在第一次植茶高潮期间就发展了2500多公顷,第二次植、第三次植茶高潮,在茶园面积的扩大上都有显著的成绩,并且呈现更加关注茶叶的品质的大趋势[5]。爆发的三次植茶高潮,使得英德红茶种植面积扩大的同时,植茶科技也得到改进,植茶带来的经济收益增加促进英德人民的种茶热情也有空前的提高。随着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机械化生产加工已经是大势所趋,且势不可挡。旅游或是采风,如果行走在英州特别是英红地区的乡间小道,你会看见茶园密布,茶树大片的绵延;茶花开时你能闻到茶香弥漫。

(2)茶叶品质不断提高

英德红茶在现代史上也赫赫有名,而“英红”品牌茶叶,更是独含鳌头,闻名国内外,家喻户晓,经久不衰。英德红茶作为高级红茶一度被英国定为皇室御用红茶。英德茶叶,尤其是英德红茶,在市民的口中是口碑载道,30年来所荣获的各项荣誉就彰显了英德红茶高超的品质水平,英德红茶的茶叶品质非同一般,美名享誉国内外。特别是经过精挑细选采摘嫩叶,晾晒及繁杂的工艺烘炒,所制作出来的茶叶色泽油润,闻着香气清高、细品滋味异常鲜爽醇厚,口感甚佳。经过不断的创新改良,英德茶叶品质不断的提高,很多品种已经拥有国际化水平。

(3)茶叶市场不断拓阔

赏玩、漫步在街头巷尾时,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茶庄。成行成市的茶叶商铺是英德市容的一道美景。据初略考察得知,英城专营和兼营茶店竟有189间之多,在人口不到15万的城镇可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英德街道如同一个茶叶组成的奇妙世界,售卖茶叶茶具的店铺生意红火,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茶叶品种花色应有尽有,街头巷尾弥漫着茶叶茶花的芳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兴盛,英德茶叶依托电商平台的销售也是日渐增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茶爱好者可以通过网店足不出门即可买到英德好茶。

英德红茶于古老中国茶叶悠久历史来讲是年轻的代表,但也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向上活力。在全国大中小城市受追捧的同时英德红茶还远销国外,每年大量的茶叶产品通过出口渠道销售到世界各地,因而闻名海内外,饮誉世界,英德市得“广东省著名的红茶之乡”的美誉。

(4)饮茶习惯延续,茶礼发扬,茶禅不断探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茶趣味也不断提升。以往茶楼上“一盅两件”仍然受到老中青年人的热捧,年轻人也越发喜欢在工作闲暇之余约上三五好友到茶楼茶肆,点上一壶好茶,配上几碟精致的点心,畅谈人生趣味,聊聊工作烦忧,似乎在品茗茶味的同时也是在品味人生百态。茶艺茶道在要求“苛刻”的顾客面前自然也是越发精湛,饮茶冲茶泡茶都有一套特殊的工序,任何环节都值得细细观赏,细细品味。来客双手奉茶,饮茶品味人生百态,也是成为了英德茶乡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线。

(5)茶旅游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很多电影电视剧拍摄剧组来到英德取景和进驻拍摄,因此同时把英德优美的风景,秀丽的山水呈现在更多人眼前,当中就不乏以英德茶园为环境背景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英德市旅游局以“领略英德茶文化”为主题,开设多条旅游线路,让更多的游客在赏玩当中亲身体验采茶、炒茶等茶叶制作工序,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陶冶情操。结合英德本地特色,2015年英德红石旅游文化节期间,有众多世界各地的红茶爱好者慕名而来,推动了英德红茶“走出去”的同时,也把游客“引进来”带动了英德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英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英德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以茶会友,社交功能

酒肉朋友被成为“小人之交”,以茶结友则被成为“雅人之交”。

古代的文人聚会,最尽人皆知、屡见不鲜的风习就是品茗清谈。文人雅士聚会交往,在美妙的音乐相伴下,慢慢地品茶,不仅能愉悦身心,消解疲倦,而且还能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好友好水好茶,再加上琴棋书画,确实是高雅。在互相交往当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进友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尽管现代人的物质条件丰富,生活水平较高,但是依然保持以茶会友的良好风习。或三五好友相约家中聚会品茗,或是相约在古色古香的茶楼,叫上“一盅两件”,边喝早茶边聊天,这样的现象在岭南地区甚为普遍,英德街道两旁随处可见茶室及饮茶人。

英州城乡饮茶之风都非常的盛行,在英德这个古老的茶区,饮茶传统习俗被很好的传承下来和并发扬发扬。在英德无论县城还是农村,饮茶已经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作为主要饮品无论在何处都能够受到男女老少的欢迎喜爱,“饭后茶余”已经是一种习惯深深扎根于英州人的生活当中。英德产茶品种繁多,红、绿、青、黄、白、黑各类茶应有尽有。对于茶叶的选择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喜欢不同口味的茶,这就早就了英德茶叶品种繁多的景象。在不同的场合,配备的茶叶类型更是各式各样,品种众多。这种特有的场面,也许是茶乡的一道美景吧。

于是在这样的习惯的熏陶下,英德人形成了一种“以茶馈赠,以茶交友”的社会交往习惯,今日英德茶乡“茶山滴绿翠,处处有佳茗”。英德当地人喜欢三五好友共品一盏茶,畅谈生活大小事,分享喜怒哀乐;而来往英德旅游的人在回去的时候总是习惯带上一两罐英德茶叶作为手信,因为这是来到英德茶乡很好的证明。英德人无论投亲探友,联系生意,出外办事或赴台港澳或游海外,既是茶叶作为英德的特产,无一不带茶馈送,将茶乡人民的一番盛情,一种情怀和一份感情寄托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以茶代酒,倡廉功能

自古中华民族就是礼仪之邦,日常交往最注重的就是待客之道。与茶一样深刻影响着国人日常生活的饮品就是酒了。现如今,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大小联谊聚会,各种各样的交往应酬越来越离不开酒。“喝酒好办事”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商场还是官场,都很常见。以能不能喝作为衡量一个人办事能力的标杆诸如此类的事已经不稀奇,更有甚者竟然形成了这样的打油诗“能喝半斤喝八两,这个干部能培养;能喝半斤喝一斤,这个干部我放心”[5]。光是考究“烟是介绍信,酒杯是大印,筷子一掼就决定”这样的喝酒风气,就可想而知当中滋生了多少收受贿赂,权钱交易,贪污腐败,不仅如此,酗酒也影响到了很多经常饮酒的人的身心健康。

品茗清茶有益身心健康,喝酒过量却有伤身体,因此“以茶代酒”俨然成为一种大众倡导的社会风尚。随着醉驾的严查,越来越多的人遵守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信条,亲朋好友聚会,上下级工作聚餐,公司客户交往主张“改酒为茶”,减少了很多“借喝酒之名行腐败之事”的可能。

以茶代酒的好处不胜枚举。一是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喝酒伤身伤胃,喝茶养生静心,茶是现代社会人们休闲养生的重要饮品;二是可以弘扬茶文化,茶于中国古已有之,茶文化当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生活习俗和精神文化,非常值得我们继承优良传统和将其发扬光大;三是倡导廉洁减少腐败,是具体实践八项规定的同时,更能够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起廉洁奉公清正廉明的人民公仆形象;四是可以树立并维护好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的树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通过日常工作点点滴滴的积累,如果在觥筹交错间失去了政府来之不易的公信力,那真是得不偿失。以实际行动践行反腐倡廉,用“清茶一杯”代替“烟酒政治”才是当今社会的潮流。先贤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就曾经过告诫我们:“色字头上一把刀,饮酒不醉最为高;不义之财君莫取,忍气吞声祸自消” [6]

茶文化崇尚清静俭朴,与反腐倡廉的价值取向从本质上讲是高度一致的。茶,使饮茶人的身体先坐下来,随后使其内心平静下来,终让其的心性定下来,不再飘忽,不再焦躁,不再困惑。品茶之时心平气和,心境清明,与茶相对,修德养性,宁静身心,所谓“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长此以往,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高管显贵,信行俭廉之道,崇奉粗茶淡饭,清静为怀。提倡喝茶同时鼓励人们养生修身倡廉方面的效果显著,当下“酒品退订潮”、“禁酒令”、 “以茶杯代替酒杯”等新潮流在各地党政机关频现,这些新潮流引领着以后机关单位业务招待的“简约”风尚,这种饮食习惯不仅关照了人的身体,也节约了公款,使干部倍感贴心,必是众望所归。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极具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样的情怀于茶事寄意也深。人们寄予政府、官员的最大期望是清正廉明。因此,少喝酒,多喝茶,以茶代酒,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时尚,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反腐倡廉的值得推广重要举措,值得我们铭记于心,践行于实。

(三)、茶禅结合,养生功能

佛教认为,喝茶有三大好处:一为提神,夜不安寝,有益静思;二可帮助消化,全日打坐,容易积食,吃茶可以助消化;三是使人不思淫欲,凡尘杂事乱人心,品茶助静心修为 [7]。茶与禅意自古以来的就有解不开的渊源。茶叶得到最广泛的推广,一开始也是得益于僧人数量众多且大多喜爱喝茶。修禅者追求静心虚空的境界,而品茶需要的闲散慢悠的状态恰恰能够帮助僧人们进入这样的境界。

初初品茶,味觉略苦而后慢慢甘甜。从《西游记》当中可以窥之修佛者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为了经历苦难而来,只有经历了这些苦难,人方得道。若是认可人一生为拯救苦难而来,那么所苦为必然苦,苦也不会如原本那么苦了,这就印证了“品茶如品人生”的道理。

人生犹如一盏茶,入口时虽苦,过后却甘甜,正在经历的也许是苦难,真正战胜苦难的才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而其中贪图一时安逸或者异想天开,最终只能碌碌无为。佛教把人生当做是一场修行,饮茶其实也是一个味觉之旅;佛教强调清净脱凡,茶道崇尚调和清心,茶与禅已有相通之处,“茶禅一味”,是水到渠成了。

尽管饮茶是一件平常而又朴素的事情,当中也是蕴含了很多哲理。因此,所谓茶禅一味并不是指某种茶的味道代表禅,而是饮茶给人带来的启示,将茶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罢了。生活之味、哲理之味、禅规之味,甚至人生之味皆融合与此“味”。茶人期待通过品茗把自己与自然、山水、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过程中求得美好的韵律、释放情绪,这与禅的思想是一致的。

中国化的佛教称之为禅,所谓“大彻大悟”,就是主张“顿悟”,你把事情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在饮茶当中得到心灵的清净,通过喝茶获得精神的寄托,确实茶与禅之间相互联系,妙不可言。

茶事当中饱含禅意,如果你是一个庸俗之人又怎能够体会?如果你是一个处世明达之人怎么能够拒绝这样的境界?那种海阔天空般虚空而宁静的意境,就是茶中饱含的禅意。茶叶的收缩舒展,正如人能屈能伸,茶的味道由浓而淡,正如人情交往,茶道味道有苦有甜,正如人生旅程。

大部分英德人信佛,是有据可依的。在英德市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寺庙,零零星星分布在各个村镇,逢初一十五烧香,每年定期举行的庙会活动,足以见佛在英德人的心中必定是举足轻重。而茶最早就是由僧人在其修行的寺庙内推广种植,饮茶习惯通过人的交往来养成传播,英德茶叶发展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此外,茶水中含有茶多酚,具有开胃消食,养胃宁神的功效。不仅如此,茶叶中的茶多酚有利于帮助大脑进行局部调节,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据国外研究证实,喝茶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认知障碍症有很好的功效。此外,茶叶中咖啡碱能促使中枢神经兴奋,有助消、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1]

结语

英德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英德经济发展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同时在逐渐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独具英州特色的茶文化且其内涵愈发丰富多彩。虽然在目前英德茶仍然面临着市场萎缩、茶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家庭联合式经营规模小、掌握信息及销售渠道少、等众多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提高植茶科技含量及政府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等等方面显示出发展势头很足。

中国有句古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华夏民族的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英德是古老的茶乡,传承和发扬中华古老的茶文化仍然任重而道远。英德茶文化以茶产业兴盛为基础,以所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动力,相信将对中国茶文化发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致谢

历时半年,这篇论文从开题报告、列提纲,到正式内容写作、一次修稿、二次修稿,审核直至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我的导师温阜敏副教授都给予我耐心指导和宝贵的建议。温老师学术上治学严谨,待人和蔼可亲。当我有遇到疑惑时悉心为我解答,当我遭遇困难时无私给予帮助,温老师甚至深夜还不忘帮我检查论文,不厌其烦地提出修改意见,在此我要向温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

还要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的论文引用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文献。感谢在我搜集论文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时热心帮助及提供研究资料的英德当地的茶文化博物馆和研究室的相关人员。

此外,感谢大学四年来一直陪伴和照顾我的老师及同学们。我还万分感谢我的父母和亲友,一路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无论多疲惫和遇到多少困难,都能时刻感受到温暖。

参考文献

[1]英德茶叶世界.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85632.htm,2015.12.28

[2]朱小琴.浅论英德茶文化[D].韶关:韶关学院·2007

[3]陆羽.茶经·八之出[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11.01:10-18

[4]陈启坤,庄雪岚.世界茶业100年[M].上海:上海科教出版社,1995

[5]祝永国.“以茶代酒”的意义非凡[J].新浪网.http://blog.sina.com,2013.03.06

[6]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7

[7]董慧.佛家茶理的茶禅一味.禅茶文化研究综述.[J].2012年05期

[8]广东英德: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休闲胜地[N].经济参考报2011-12-28·0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