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王小波热”文化现象背后的冷思考》开题报告

(2008-12-01 11:10:58)
标签:

叶彪

温阜敏

王小波热

文化现象

冷思考

开题报告

文化

分类: 温老师课室

《关于“王小波热”文化现象背后的冷思考》开题报告

《关于“王小波热”文化现象背后的冷思考》

开题报告

 

中文系04级汉语言文学2 叶彪

指导教师 温阜敏

 

一、题目:关于“王小波热”文化现象背后的冷思考

二、主要内容:

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本文论述的是关于“王小波热”文化现象背后的一些思考。王小波身前平寂,而身后热闹。自从他逝世之后,他就在无形中被媒体如《南方周末》等塑造成一种“自由/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和“特立独行的人生哲学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和“具有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形象,这无疑让他超离了作家的身份而具有文化(消费)符号层面的意义,从而成为都市文化偶像,进而掀起一股“王小波门下走狗“之风,刻意模仿王小波之风格追求文字快感现象比比皆是。本论文主要从王小波被赋予的文化意义入手,逐一去探讨真实的王小波精神实质。

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动态:有关王小波现象的研究,国内有不少学者写过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如王鹏令在《从英雄时代走向凡人时代——中国人文精神的“脱变”》一文中从人文精神的变迁这一视角分析了“王小波现象”,推证出从“陈寅恪热”到“王小波热”,正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人格理想上从“英雄”、“圣贤”向“凡人”的转变;王东霞在《王小波的接受史与流传史》中从美学的角度论述王小波来探讨王小波的接受史与流传史,从而分析人们对王小波小说的接受与流传的情况;崔卫平在《狂欢、诅咒、再生——关于〈黄金时代〉的文体》中认为王小波的儿童情结需要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去认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民间/官方/、权威/反权威)之间复杂微妙的辩证法,也成为某种喜剧性或狂欢精神的来源;此外还有张伯存的《王小波新论》,张慧瑜的《试论关于王小波的文化想象》等等。

3、  选题拟解决的问题:王小波作品中关于“自由”、“知识分子”和 “沉默与狂欢”的实质。

4、  内容提纲:

1、引言;

2、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2.1、游离于体制之外的自由

2.2、性本能与自由

2.3、“特立独行”与自由

2.4、知识分子与自由或者独立

3、沉默与狂欢

3.1、“沉默”的误读

3.2、文字狂欢的误读 

三、可行性研究:

1、  准备工作:王小波是我颇为喜爱的一个作家。在准备写有关他的论文时,我重读了王小波的经典作品,并且收集、归纳了很多学者专家写的有关王小波的相关资料。在这些准备的前提下,逐渐确定我的写作主题。

2、  前期成果:完成开题报告。

3、  能否如期完成任务:有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周密的工作安排、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我本人的努力,能如期完成任务。

四、基本工作思路:

1、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读书研究思考。

2、  重点解决的问题:王小波作品中关于“自由”、“知识分子”和 “沉默与狂欢”的实质。

3、分几阶段完成任务:

①  选题阶段:2006. 7. 13—9. 19,确定选题方向和指导老师。

②开题阶段:2007. 9.20—11. 30 ,完成开题报告。

③初稿阶段:2007. 11.3 0–2008.1. 19 ,完成论文初稿。

④定稿阶段:2008.2.25—4.30 ,论文二稿定稿,装订,整理论文档案等。

⑤答辩阶段:2008.5.8—5.27 ,教师评阅论文,并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