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个类似社区的模块,越做越发现其中的细节问题非常多,远远超出想象。其中发表评论功能点中有个细节问题纠结了好久,拿出来也跟大家讨论一下。
问题是:当用户在某个主题下评论后,如何给用户反馈?
背景:功能模块的形态目前更接近于资讯类的评论功能,每条主题下评论可能会很多,但用户间互动性相对较弱,同时评论按时间倒序排列,保持最新评论的露出。
我的判断是,用户发完评论后,主要的需求点有两个:
1.
获得反馈,得知发送成功或失败。
(1)
反馈方式一是Toast提示;
(2)
反馈方式二是直接让用户看到自己发的评论;
2.
发送完后继续浏览其它评论。
其中获得反馈是最主要的需求,必须满足。发完后继续浏览是次要需求,我不确定有这种需求用户的比例。如果大部分用户发表评论意味着浏览行为的终结,那么需求2相对而言就非常弱,甚至是个伪需求。
基于上面的考量,那么这个功能点我希望达成的目标是:发表评论后给用户清晰的反馈,同时对用户当前的浏览行为不造成干扰。
接下来看可以看看几种类似产品的方式:
微信
1.
方案:微信是按时间正序排列,发表评论后屏幕会直接滚动到当前主题所有评论的最新一条(最下方),让用户看到自己刚刚发表的评论,并没有Toast提示。此外,微信发内容不需要等待网络回执,客户端直接展示,异步请求。
2.
优点:反馈非常清晰,能看到自己发表的内容
3.
缺点:打乱用户当前阅读节奏,比如共70条评论,用户浏览到到第30条评论回复,回复后如果想继续看评论,意味着要滑回第30条评论的区域。
4.
分析:让用户看到评论的反馈比直接Toast提示的反馈更加强烈清晰。微信每条主题的平均评论数量不会很多,大部分主题的评论两屏内就可完全展示,即使滚动到最新评论,用户继续阅读回滑的成本也相对较低。所以这种策略对于微信而言是比较理想的。
网易新闻
1.
方案:网易新闻评论按倒序排列,最上方有热门评论区,下方是最新跟帖区,按时间倒序排列。无论当前浏览到什么位置,只要发表评论,屏幕会滚动到最新跟帖区第一帖的位置,展示刚刚发表的评论,并没有Toast提示。需要等待网络回执。
2.
分析:其实网易新闻与微信的逻辑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滚动到最新跟帖的最上方(因时间倒序),一个滚动到最下方(时间正序)。但网易新闻的跟帖往往会上百上千条,这样的策略会较为明显地打乱用户阅读节奏。这种策略肯定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是发表评论后继续浏览其它评论的需求就是很低,但我并没有想清楚。
百度贴吧
1.
方案:主题下帖子按时间正序排列,发表帖子后新帖子会插入到最后一条,但当前屏幕不会滚动到最后一条,而是通过Toast进行提示。需要等待网络回执。
2.
优点:反馈比较清晰,不打乱用户阅读节奏。
3.
缺点:不能看到自己刚刚发表的评论内容,用户可能无法确定发送的内容是否正确,也无法立即对自己的评论进行删除操作(万一发错了)。需要等待网络回执弹出Toast,网络不佳时发表行为不够流畅。
4.
分析:
Toast反馈可能更依赖于网络状态,同时反馈清晰度不如直接让用户看到评论强烈。这也是权衡之后做出的一个决策,百度贴吧主题内的帖子往往较多,所以贴吧也是更强调了不打断用户当前阅读节奏,反馈强度相对弱化了一些。
好吧,比较了这么多,我认为其实主要还是在“反馈强度”和“是否打断用户当前阅读状态”间进行权衡取舍。从整体来看,微信评论根据自身单主题评论较少的特性,策略最佳。网易新闻和百度贴吧都各有取舍,谁的策略更出色可能只有看了自家产品的数据才知道。那么基于此,我也提出一个自己的策略:
1.
方案:由于重评论,评论按时间倒序排列。用户发表评论后,发表的评论在当前屏幕的第一条位置插入(实际是按时间倒序),没有Toast提示,不依赖网络回执。再次刷新后,依然按时间倒序排列。
2.
优点:反馈清晰,用户可看到自己的评论并可立即操作,同时不打乱用户阅读顺序。
3.
缺点:在用户的感知里,打乱了评论的时间线,同时会造成用户看到评论的位置与刷新后评论的实际位置不一致。
4.
分析:同时满足了上面的两个需求,不依赖网络回执所以操作流程也比较顺畅。但是会给用户造成一定不安全感,因为用户感知的评论位置可能是不固定的,而且也会奇怪为什么刚发的评论插到了时间线的中间。如果用户对于插入到哪里不敏感,那么这个策略的可行性就比较高,但确实很容易给不了解规则的用户造成明显困惑。
这个问题其实纠结了很久,对我而言最简单的策略就是沿用网易新闻的策略,符合用户习惯,不会出现问题。但总是想尝试一下更好体验的创新,现在却又缺少对用户行为和习惯的判断,少量用户的测试也不一定准确,很是愁人啊~~
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有没有什么想法呢?或者有什么更好地策略或展示方式?欢迎一起讨论一下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