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开笔记本,忽然发现我这个读书笔记是在2011年5月9日写下的第一笔,整整一年过去了,笔记记了大半本,感觉还是不错的~
翻看笔记,这一年什么书都有所涉猎,金融、经济、产品、自传、文学以及现在看的心理,我读书功利心很强,最初是希望能在跟别人的攀谈中多扯一些,后来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有底蕴和内涵。虽然这种不算高尚的动机推动了我的行动,不过这种想法很多时候也在困扰我,比如读书的时间如果用来写程序是否对于一名工科学生更有提升?我还是要考虑机会成本的~
又比如我想尽快看完一本书以满足我的虚荣心~不过也许就是行为会反作用于态度的原因,现在看书基本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对书的求知欲非常旺盛,各种书都想涉猎,也想尽快看完,也许还是因为虚荣心,不过这种感觉其实还是很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挺适合我。
读书就像练内功,而各种技术就是一招一式。这是我的观点。读书、消化、实践,让自己充实,让自己博学,可以让自己跳出自己坐井观天的思维,有更多的思路来看待事物,有更多的角度来了解世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经历,将周围的一切都融入自己的发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假。但是读书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沉浸在别人的思维中。书籍总是别人对于一些事情的总结归纳,那是别人思想的传承,我们可以去借鉴,去学习,但是不要偏听偏信,要有自己的主见,而且是完全不受其他人影响的主见。凯恩斯在《通论》中提起过,一些自认为从来不受别人影响的学者,往往是已故的大师们思想上的奴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不等于活在前人的思维中。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一样,生活在社会中,受着惯例以及习俗影响而不自知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而那些少数敢于拥有自己思维,批判而辨证地看待世界的人,往往推动了整体世界的进步。读书而不尽信书,多动动脑子,多从不同角度看待书中的内容,会有得到比书中知识更多的东西。
第二:读书不可浮躁。如果你希望读一本书,然后第二天就能用到,那么你应该好好安抚一下你躁动的心灵~读书是一种习惯与生活,也许你十年前读到的一句话在今天成就了你,也许你看到的某一个观点深入你的内心,从而影响了之后的生活,又或者在你读书过程中对于思考的锻炼让你面对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但这都需要时间与机遇。不要幻想着你看几本心理学的书你就是心理大师了,不要以为你看几本金融著作你炒股就能稳赚不赔了,不要以为你看了前辈推荐的产品书籍你就能搞出来一个Instragram了~平静浮躁的内心,享受读书带来的平静与不同,当读书融入你的生活,成为你的习惯,在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原来我已经得到了这么多。
第三:
读书还须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拓你的眼界,无论思想与身体都接触到不同的新鲜的东西,而且越早越好,越年轻越好,这样你的受益也就越大。另一层面,读书学到的东西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也许是你运用某些知识解释了一些事情,完成了一些事情,也可能是你跟朋友、家人分享了从书中你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总之除了输入,还要输出。你的硬盘有限,只有运用并输出后,硬盘中的数据才可能固话在你的系统中,成为你自己的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切记~
明年今日,可会有不同思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