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长假,阴雨连绵不断简直成了南国天。本来也没打算出门旅游,于是把格林文集中的名篇《命运的内核》看完了。今天说上几句,权做岁月留痕。
《命运的内核》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他是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一生游离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曾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和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卓越记录者。
该小说的翻译者是傅惟慈(1923—2014)著名文学翻译家,生于哈尔滨,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教授语言、文学课。通英、德、俄等多国语言,译著达数百万字。他曾在1981年和1987年两次拜见过小说的作者格林大师。后来还翻译了格林的另一本著作——《权力与荣耀》。
我刚借来这本书时,是今年的九月份,我看了几页后,当时就不想看下去了,并不是因为作者写的不好,是因为当时自己心情很糟糕,看到主人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工作很认真但得不到升迁,生活中处处为妻子着想却得不到妻子的理解,还要离开他去远方。看到这里我感到更加压抑,而且还心想:真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啊,在另一个国度也有和自己惺惺相惜的人啊!于是就搁浅了,因为我一般借书都是两本,于是我先把另一本看完了,才来接着看这一本。
这个小说的主人公斯考比是一个被外派到英国殖民地港口工作的一个警察。他和当地的走私者和不良商人斗智斗勇,但内心很善良,体恤在底层挣扎觅食的穷苦人。但他最终却被狡猾的走私者给设了圈套,成了“合谋”,还经常被耍小聪明的妓女给愚弄。她的妻子来到他身边后,他开始也想通过升职满足妻子的虚荣心,但多少次新旧更替,他的上级一茬一茬的换届,甚至换成了乳臭未干的小伙子,也没轮到他身上,好像原因也很好找:比如他经常被投诉,投诉他包庇,甚至还传出他与当地黑人姑娘有染等。妻子终于不想在他身边了,开始他卑微的挽留妻子,说下次升职就到他了,后来他甚至允许暗恋他妻子的同事威尔逊,明目张胆的来他家两人谈论诗歌、文学,以便留住妻子,最后他觉得升职无望,妻子去意已决,于是就迫不得已去和狡猾的走私者尤塞夫去借钱,能使妻子有足够的资金去想去的地方。
在妻子走后不久,当时因战争击毁的一条船上,运过来一些伤病者,在他去医院探望这些幸存者时,由于怜悯他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寡妇海伦,两人奋不顾身的坠入了爱河。可这样的幸福日子没过多久,斯考比的妻子又回来了,妻子说很后悔离开他,今后无论什么样的灾难都不会离开他了,可海伦这边呢,虽然嘴上说他应该回到妻子身边,不要管她的死活,可斯考比明显看出海伦不想离开他。于是斯考比每天都在自己的责任和背叛中谴责自己,折磨自己,渐渐地就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可是作为一个天主教徒,是不允许自杀的,自杀的人就是自己走进地狱。于是斯考比就从医生那里开了些治“心绞痛”药,在日记中记载着自己每日都按量定时吃这些药,其实他是把这些药攒到一定的量后,一次性的吞掉,既要完成自杀,还要给大家留下犯了心绞痛死亡的假象。
其实,在小说的最后,在他死去之后,在他妻子和他妻子的崇拜者威尔逊的对话中,我们才知道:他的妻子之所以又回来,是因为听到了丈夫又爱上别人的消息,于是匆匆赶了回来...
作者格林不亏是“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卓越记录者”,他太懂人性了。懂人性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智慧的一群人,才可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荒地无人耕,一遭翻地众人抢。好东西众人抢是能被人理解的,比如权力,比如金钱,可是狗屎也会被人抢着吃的事情也不罕见。尤其是在爱情和婚姻这个领域,要是斯考比的妻子没听到丈夫和海伦好上了这件事,估计回来的概率也不太大,毕竟两人结婚都15年了,希望丈夫升职落空了,丈夫的薪资不高,生活条件简陋,和丈夫没有共同语言,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没有朋友,甚至总觉得被人耻笑。这样的生活还呆在这里有啥用?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已经走掉了,有什么必要再回来呢?
斯考比也是:过不去自己的心坎,被责任啊、良心啊、宗教信仰啊等等,活活的折磨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