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某银行发给我的台历,刷视频看到法国人怎样迎接新年,周围的一切在提醒着我新年马上就要来到,而我的感觉还停留在刚过年不久的状态中,多少感慨都难以表达时间的飞快。
这一年我过的很充实,很忙碌。但不可否认,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身边却有一个乐观主义者。举个昨晚的例子说明吧。老公一边看电视一边磕南瓜籽,一边让我吃刚买的香蕉,一边心满意足的劝我:“赶紧吃,吃完了咱再买,一天就进账***钱,咱吃啥吃不起啊!”,买水果只限于苹果和香蕉,啥都觉得贵觉得不划算,连馒头都要自己做的老公,内心却住着一个大富翁。而我当时的感觉却是:我觉得我够勤奋够努力,够能吃苦够节俭,为什么一想到儿子结婚买房,头就大了,怎么六个钱包掏空还要去贷款?
过去,我形容自己的半生经历觉得最准确的词是:因祸得福。因为我年轻时就是个“贼胖”型女孩,生完孩子就更“发”了起来,尽管后来也时不时的折腾个“减肥”,但别人看起来还是个很“富态”的妇女,所以听到的恭维话最多就是:你一看就是个有福的人!心中不服气不认可的对抗和呐喊,觉得万般的委屈和与事实不符,无奈都是苍白无力的无法证明,于是后来自己渐渐的就总结了一句:若真有那么点福气的话,却都是因祸得福。
现在,我觉得总结我们的生活状态最贴切的词是:将错就错。我和老公在这一方面正相关率特别的高。也是举昨天的例子说明吧:他不久前刚买了一棵天堂鸟,这是目前家中绿植里最高大的一棵,也是继他养死发财树两棵,幸福树一棵后又重新买的高大绿植。鉴于他一般养死花草都是“勤力死”的原因,也就是频繁的浇水浇死的原因后,我就不停的提醒他不要那么频繁的浇水。所以,当我昨天看到他把天堂鸟拽到飘窗底下晒太阳,而花盆底下的水已经漾出来,半个客厅的地面都淹成沼泽地以后,忍不住又训了他几句。他先是怒不可遏,反唇相讥,接着是拿来拖把、抹布来清理,最后变成了心平气和的说:“我早觉得这个地该拖一拖了...”。
这样的“将错就错”的例子放在我身上就更是数不胜数。“唉,你这个头发烫的蛮漂亮!”“你这个裤子蛮好看!”“你这个帽子蛮别致、蛮实用!”,谁会知道头发当初自己对着镜子剪的出不了门不得不去烫了;裤子呢,是品牌店在季末清仓“只此一条”时,我买回来穿了几次后,不喜欢它的短,于是把它的大宽边拆开,重新手工缝制,熨烫后的效果;帽子呢,说来更话长,当时买了件品牌毛衣,样式超级喜欢,颜色超级喜欢,可马马虎虎的性格导致了买的小了一个号,穿起来不是那么舒服,于是自己买了毛线重新又加了长度,怎么说呢,别人看见的是它的领子很别致,颜色很好看,但你自己穿上后被禁锢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因为买的比较贵,也舍不得扔,最后看见它就觉得堵的慌,一气之下拆了,又买了点白毛线,织了两个帽子,前几天看视频发现又兴脖套和帽子连在一起的御寒装备,于是织完的帽子下面也缝上个脖套,别说,上下班的路上戴着,耳朵鼻子都护住了,还真实用。
其实,细究起来,这种将错就错的生活态度来自于古老的传统,多少代人过着自足自给的小农经济生活,骨子里流淌着将就着过日子的生活态度,还不是流露出阿Q般的幸福感和幽默感。我不去否定这种生活态度,但我也不再想过这种“缝缝补补”的将错就错的生活。我今后想过的生活是:先有个计划,想买啥想吃啥想干啥自己心里先想清楚,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绝不再将就,绝不再委屈自己,也就是说,自己要过点“讲究”的生活,而不是“将就”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