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自信”
(2023-11-27 11:02:12)
一个人要高质量的活着,离不开自信。但自信这个东西,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千万次的表决心喊口号:“我要自信!”,再加上这几年喝了不老少的心灵鸡汤,当时觉得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但实操起来疗效甚微,原因都在于心中缺少自信。虽然长相不丑,但反而被“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给整的更自卑了。从小到大我一直有种观点:长得好看但肚子里如果没东西就是“赝品”,百无一用。就好像自卑深深的刻在了我的骨子里一样。有时候就会追究其根源到底在哪里。那天,听了一个心理专家说:“0到7岁的成长非常关键”,这和另一个更著名的外国心理专家的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妙,但我并不认为我的童年不幸,相反回顾过去,觉得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日子就是童年的日子:那些物质贫乏的苦当时并不觉得苦,那些游戏玩耍带来的乐深入骨髓。客观的说,可能我受母亲的影响多一些罢了。“他们看我娘家没人欺负我”“你爷爷看不起我,你得为我争口气!”“长得好看有啥用,你是能吃他能嚼他?”“长得高有啥好处,做裤子还比别人多费布呢!”,母亲也许是随随便便的发泄,却不知在儿女身上潜移默化,起了她无法预见的作用。也许我的“拧巴”,我的心理暗示——不够聪明,能力欠缺等等都是源于心底的自卑吧!心底的自卑往往还要用表面上的“骄傲”“自负”来伪装。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一转眼就来到了人生的下半场。回头想想,有多少我该骄傲、该珍惜的东西自己当时没有骄傲、没有珍惜啊!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大致是说北京某高校的女书记某某,在医美上花费巨额,贪污腐败导致锒铛入狱。看来,有一个好皮囊,除了要感恩父母之外,还要不把这个看成缺点才行。另外,再说一下“聪明”,我觉得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出了些问题,是这些问题误导了孩子们盲目的攀比“谁更聪明”,其实,评价孩子首先应该用“你的方法是否得当”,要多指导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其次,要评价孩子“做事是否努力、专心”,要指导孩子做人做事多努力,多用心、踏踏实实。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思想深入骨髓后,对后代的赞誉就是“聪明过人”“能力过人”,其实,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提高成绩,这就是聪明孩子,有多少不学就会,一看就懂的聪明孩子啊,只不过有些孩子为了取悦父母老师,显示自己聪明过人,虚荣心强,偷着学习罢了。
“实践出真知”,眼高手低的毛病,都是说得多做得少的缘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之前就得先考虑做准备了,而不是事情到了火烧眉毛了才想办法。丢三落四,顾头顾不了尾的失误都是事先没有考虑和准备的缘故。“清官难断家务事”,好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有对事情的认知不同,而人的认知也是分层次的——“夏虫不可语冰”。
虽然后知后觉,但总算明白了些事情和道理,并指导着自己生活越来越有了节奏感,充实度。也就是真的找到了一点自信。愿时光不负,岁月静好!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