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肯定要忘记的一点纪念

(2023-08-28 15:42:39)
        最近活得比较洒脱妄为,暑假回老家,被一点小事所刺激,于是就有了句左右铭:“我谁都不惯着!没有能让我纠结的事了!”于是开始不想做的事就不做,不想搭理的人就不搭理。就这样直到前天我儿子给我母亲打完电话,得到了村里伍叔去世的消息。
      按照乡俗,我作为出嫁的闺女,村里的红白事用不着我回家参与。但伍叔的去世我是很心疼的。他虽然和我家已经不算院中,但是他算是我父亲的玩伴,父亲在世时,也只有他经常去我家,找我父亲啦家常。是我回娘家除了父母,见面最多的一个人。想到下次回家再也不会见到他,想到看着我长大的亲人老乡一年一年的减少,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哀。世事无常,人生苦短,让人唏嘘伤感,落泪不止。再想到伍叔悲哀平淡的一生,和国家的兴衰变革有着不可避免的联系,就忍不住想说几句。
      伍叔弟兄四个,他后面是一个妹妹。之所以被排行老五,是因为他有个叔伯哥哥,虽然后来在安徽合肥安家落户,但小时候在老家长大,伍叔就是续在他的后面称老五,就从伍叔论资排辈这件小事上,我就感到老一辈农村人非常看重血缘联系,家族亲情。伍叔的父亲母亲——我记忆中脾气很好的大爷爷大奶奶,也算是沾了新中国的光,吃了成分红利的人,他们的成分是贫农,因为成分好,人也老实,所以,伍叔的大哥、二哥都参过军。大哥还参军复员当了建筑工人,二哥也在生产队上当过队长。就是伍叔自己,也因为成分好被保送到县一中上高中,他口才好,在县一中还是什么学生干部,是“红人”,据说,他的一个女同学还追求过他。我上班后听说这事时,追他的女同学已经是我们县里的一个女高干,这时候的伍叔已经是一个非常落魄的老农民。我猜测:伍叔虽然口才很好,但文化课基础应该很差,按他的年龄,恢复高考后,他是能参加高考的。他的高中同学,有好几个后来是我们县里有头有脸的人。
       伍叔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落魄到什么程度呢?他的一生怎一个“惨”字说尽!
首先是婚姻:虽然是高中毕业,但他要面对的是:家里穷、自己个矮的现实。我猜测当时他觉得自己是个高中生,过程应该是高不成低不就一番吧?总之最后的结果是“换亲”,他的妹妹嫁到对方男家,那家的妹妹娶来给伍叔当媳妇。这桩“平等”的交换婚姻,是眼见的不平等,本来就不高的伍叔娶了更小巧玲珑的矮媳妇,长相个头都中等的伍叔妹妹嫁了个又黑又矮的丈夫。伍叔结婚后来我家串门,还哭诉了一番他这边花了不少钱买彩礼。
      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下去,一直这样下去也挺好。但那句“赖黄鼬单咬病鸭子”是怎么来的呢。最初是听说伍叔的妹妹在婆家跳井自杀。虽然个中缘由我无从得知,但试想:若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谁会撇下年幼的两个女儿自杀呢。再后来,是伍叔的妻子得了个急病去世。再后来,是伍叔的大儿子买了个四川媳妇,媳妇生下一个闺女没几年就跑了。这些年,一直是伍叔一个老光棍,帮着大儿子一个小光棍,养着未成年的孙女,接送上学,穿衣吃饭。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下去,一直这样下去也挺好。可后来我又听说,伍叔的孙女已经上了n个一年级,虽然日常吃穿还算明白,但就是学不会一个字,学校简直不想要她了。再后来,伍叔也得了病,但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愿意到我家串门,愿意和我们说说话。但是,我们的态度呢?最早的那些年,有一次,我回到家里,见伍叔和我父亲一左一右坐在八仙桌两边的椅子上,我很热情的把买的水果点心拿出来让伍叔尝尝,伍叔从来不吃,他只抽烟,喝茶。那次他说了些父母养儿女不容易啊,儿女要体谅父母等等的话,我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我本是一个敏感多疑之人,总是喜欢乱推测,我推测在我进门之前,父亲又在发牢骚,无非就是操劳一生,养儿养女有多不容易,而儿女都难称他的心意,尤其是对弟弟,那种爱之深恨之切尤为明显。接着的那些年,有一次,我回到家里,照样又看到伍叔和我父亲一左一右坐在八仙桌两边的椅子上,我照常很热情的把买来的水果点心拿出来让伍叔尝尝,伍叔照样不吃,那次他说了些话,大致是劝我父亲要知足:啥也不用操心不用干,连大门都懒得出,到时候儿女就把好吃的好喝的送来了,我听了心里很高兴,觉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等伍叔刚走,父亲就满脸不高兴的说了句:“他那种日子,是人过的吗!”,我心里又不舒服了。
      父亲已经走了四个年头,我心里的自责、内疚、纠结...总之那些自虐的日子仿佛已经被岁月的狂风吹得消失殆尽。但伍叔的身影还是经常出现在我回娘家的日子里,今年的清明节,我带着母亲一起回家上坟,伍叔又来我家坐坐。我表面上还是热情,但就是不知要说些什么,尤其是母亲当着我和弟弟的面,对伍叔说:“说句不该说的,原来我从不犯恼,可最近这两年,经常犯恼!”,我更是一句话也不愿意说了。今年五一回家,伍叔又来我家坐坐,我想给他递烟,但后悔没拿来;我想给他沏茶,原来的茶叶已经过期,现在母亲不喝茶我也没往老家带,坐着也没什么话。在回来的路上,老公说了句:“他也不看眼色,人家一家人聚,他来串门算什么!”,其实我的内心不是这样认为的:我和弟弟没有什么话可说,我和母亲在一起几个月,觉得话说的到不少,但是总觉得她不会懂,但当时我没有力气反驳老公。于是当这次听到伍叔的死讯,老公的话成了我发泄悲哀、怒火的引子。我怒斥老公:“做人要善良,态度要谦恭,你知道和别人相见的哪一次,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啊!”
      我写这篇文章,纪念伍叔,更是纪念我的父亲,也同时纪念像他们一样的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父亲的去世像一个刀疤一样留在心里,不敢去碰,也不敢去说。同时还有一个心结:就是从小看怀念父亲的文章多了去了,大都是挖掘父亲身上的优点,给人一种“高大上”的高度,反观我的父亲,让我自卑的感到:父亲除了本性善良,单纯真实之外,好像没有多少优点值得我去写,况且因为善良单纯总是被骗、被利用。因为真实,所以话总是伤人。尤其是还没有到我们普遍认为的老年,他自己先认为自己老了:在儿女面前邀功卖老,讨儿女嫌弃。现在回想:也许他自己一生都不顺,都作为弱者被欺负,所以在作为“私有财产”的儿女面前,毫无遮拦的发泄出来。因为接受了“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所以年轻时对儿女是毫无保留的倾尽所有,到老了就期望儿女也同样毫无保留的回馈,可人性本不是这样的法则,所以就开始失望,没有安全感的老年让他们本能的宣泄就是牢骚,拿牢骚当提醒,邀功做要挟,殊不知结果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自己不痛快,也让对方不舒服。
       又是一年中元节,无论说与不说,心中的痛是真实的,是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去排解的。一度我曾经认为,父亲去世,我活着纯粹的快乐没有了,活着的意义也少了许多,因为我过去在学业和生活上所做的一切努力,无非是想要个好的结果。这个好的结果,最起码有一小部分,是为了回家给父母炫耀,得到父母的夸赞,认可。这种模式形成多年,已经惯性的成了纯粹快乐的源泉,后来的鲜少得到他的认可,是不舒服。可是没了父亲,情绪就没了舒服和不舒服之分,我开始变得麻木,觉的一切没了意义。
      痛定思痛,我觉得他们的悲哀,一部分是时代的炮火给他们的烙痕。城市和农村到现在也是两个福利体系,他们生在饥荒的年代,长在繁重体力劳动的岁月,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注定了一生苦难冲冲;当然,他们没有从灾难的泥泞中挣扎出来,还有一个无法用他们自己的认知理解的关键因素:没有运气没有能力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高考。小农意识的家庭环境和愚昧慑权的村庄环境,没有名人指引,没有贵人相助,他们不可能有未雨绸缪的准备格局,高考机会稍逝即踪。过后还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命运不公,这也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强调外在环境,不真正从自身找原因。尤其是到了老年,我父亲总是发牢骚,弄的一家人不痛快,六十岁左右,就倚老卖老的,连家里大门都不出,心理的不健康导致了多吃少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看似风吹草动的小毛病——拉肚子,结果在他身上就没扛过去,导致悲剧发生。反思我自己呢?不客气的说我的缺点只能比父亲多而不可能少,做事粗枝大叶内心又敏感多疑、事前不用心准备事后又患得患失。一张貌似阳光的脸,一颗真玻璃脆的内心。虚荣心作祟,总是自己给自己在心理上加负担,在乎别人的看法,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发生一件事,反思、自恨自虐。有些负担,确实是别人用“应该”加给自己的,有些负担,是自己加上的。是自己爱较真,非要做别人眼里的“完美自己”,为的是得到赞扬和夸奖。当然,我所经历的痛苦,是我不知道的别人也会有的痛苦,因为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就像在外人看来,我的父母在我村里已经很有福气了,可他们不这样看,不屑于和过得比自己差的比,总是看到别人得到的好处和自己吃的亏。所以,不是每个人到老甚至到死都能成熟、活明白。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乐与悲——“悲喜不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命运归途,负主要责任的都是那个个体自己。也就是无论是谁,都得为自己的一生悲欢离苦负责。走过来的路,吃过来的苦,都是在人间的修行。接受自己的命运吧!感恩,阳光、简单、健康是我今后所追求的,做一个活得通透的女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活随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