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2025-05-17 09:05:00)
标签:

旅游

文化

图片

北安河村史

文物

分类: 历史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大觉寺辽碑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辽碑碑阴

1068年,在大觉寺的"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记碑"上,记载了玉河县南安窠村邓从贵一家捐资修寺的事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代金石学家在发现此碑时,进行了注释: “清水院似在玉河县地,今山左右尚有南安窠、北安窠之名,或即《辽志》所谓大安山之南北也”。证实了北安河村在辽代已经形成,并将南北安河两个村庄与山峦联系起来。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海淀西埠头村兴寿寺

明代弘治十七年(1506)在西埠头兴善寺殿前的《大明兴善禅寺碑铭记》石碑上,镌刻着“各村施财檀越寺其名”施财檀越 在佛教中意为施舍钱财的施主),所记载的20余个村庄的名字中,也有“安和”之名。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传承千年的大觉寺香火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成书的《宛署杂记》中,记载了"南安河""北安河"的名称。这部书记载了万历年间北京宛平县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经济制度及民俗风情。其中记载:“县之西北,出西直门……又十里曰北海店,其旁曰小南村、……曰新庄村、曰高丽村、曰周家巷、曰南安河、曰北安河、曰幞头村……”。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日下旧闻考》
    清代,乾隆时期的《钦定日下旧闻考》(1782)提及:“长乐河即安河,其地有南安河、北安河村、石窝村一带”,又将地名与水系联系起来。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妙峰古道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顾颉刚《妙峰山》

从明末到民国中期,随着妙峰山庙会的影响不断扩大,特别是清朝末慈禧及手下太监花重金整修了进香中北道以后,描写和记载北安河村貌和习俗的文献大量出现。如顾颉刚的《妙峰山》、奉宽的《妙峰山琐记》、金勋的《妙峰山志》,等。

    提到村名,在文献上多为“北安河”,也有“北安窠”、“北安合”,等写法。如,清未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成书于1906年)写道:“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在京城西北八十余里。山路四十余里,共一百三十余里。……进香之路日辟日多。曰南道者,三家店也。曰中道者,大觉寺也。曰北道者,北安合也。曰老北道者,石佛殿也。近日之最称繁盛者,莫如北安合。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北安河响墙茶棚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1950年代的地名标准化,"北安河"被确定为官方名称。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未腾退前村民办喜事

2024年,对北安河的腾退已基本完成。再过几年,看来只能从地铁和公共汽车的站牌上去寻找对北安河的记忆了。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双关帝庙(座西朝东)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关公塑像(历代帝王庙)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就称呼村子的名称一事来说,在北安河地区,俗名称为“北营赫”,与官名称为“北安河”曾并用多年。从实际上看,北安河的老村民的说话的语音语调,扩大点儿说在文化习俗方面,确实有点儿独特之处。 

北安河村独特的口音和文化习俗,与村子在发展过程中发生过的三件历史大事有关。

一是辽代建村时北安河就浸入了许多从游牧民族走来的契丹人的习俗。这一点从北安河老街区的有关庙宇和没拆迁前的一些民居院落的建置格局可以看出。以现在保留的双关帝庙大院的建置格局为代表,同没有腾退前村中许多村民民居宅院一样,在建置格局上均采取宅院内正房门窗朝东,院子大门门楼也朝东的形式,体现为座西朝东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山西的华严寺、西严寺,以及村西南不远的大觉寺等建筑风格是基本一致的,这是从游牧民族走来的契丹人崇拜太阳、以东为尊的 “朝日”传统的体现。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大觉寺,座西朝东,每日清晨享受第一缕阳光。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大觉寺辽代石狮

二是在清朝建立初期,朝庭指定一些“随王进关”的八旗军官及官属在北安河地区进行“跑马圈地”,他们的后裔后来定居下来成为了北安河的村民,将一些满族的语言和习俗融入了这个地区。直到21世纪到来之前,北安河一些村民家庭还保留某些入关以后满族人的习俗。比如:有的家庭晚辈对自己的姑姑称之为“姑爸”;在家里不许说诸如“杀鞑子”“装臊鞑子”等有辱满人祖先的话等等。在春节祭祖方面,这些家族是在腊月廿八或廿九就把祖宗牌请出祭拜、供奉,在除夕之前举行仪式把“祖宗”送走,与中原人在除夕请出祖宗牌,供奉之后在大年初五送走的习俗是不同的。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建于清未民初的张家大院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建在闵记沟的贝家花园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闵记沟里杨家花园遗址
     

与贝记家园相似,天津警察厅长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北安河闵氏家族签定租地建宅合同。据传闵家为清初到北安河来“跑马圈地”的八旗军军士及军属的后裔。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清朝未年,醇贤亲王奕譞府总管范长喜在管理修建七王坟的同时,在北安河村西北建造了自己的宅院(现47中丁香院)。

三是明末以来从外地,特别是从天津地区远道而来通过中北道到妙峰山进香的香客日盛,这些香客的口音及习俗也对北安河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影响。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玉皇庙,曾为天津人存放进香期用灯的场所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为来妙峰山进香香客背行理的村民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天津海河边上的天后宫

 

(与妙峰山一样,供奉着碧霞元君娘娘和王三奶奶)

所以“北营赫”一名,虽然用普通话的逻辑来看有点不伦不类,说得有点俗气,但你与北安河村的历史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说不定有可能它是契丹人、满族、天津等外地人的语言或语音语调融合在北安河人的血脉之中呢!这也不简单呐。

话说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京西老村北安河
凤凰涅槃中的北安河

正是:

千年名数易,古韵自流传。

客语融风俗,音中见史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